【党旗在国企高高飘扬】云天化集团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 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86位
2021-05-14 20:46:02      来源:昆明信息港


省属企业开放日活动第二站,走进云天化集团。记者上官艳君 摄

作为云南省属企业开放日活动第二站,公众参观了第一次对公众亮相的“云天化绿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项目”,展望现代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广阔无垠的未来。了解云天化集团国企改革的显著成效,感受该集团以党建品牌赋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云天化集团总资产近1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700亿元。2020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8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27位、云南省外贸发展综合贡献百强第1位。

云天化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承接云南“两型三化”、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产业强省建设等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三新”发展战略、“三绿”工程建设。坚持红色领航、筑牢红色阵地、驱动红色引擎,以党建工作的提质、增效、升级,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集团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省属企业开放日活动第二站,走进云天化集团。记者上官艳君 摄

厚植国企党建优势汇聚发展动能

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题中之义。2015年,云天化集团党委发布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意见》,通过系统推动“固本”“固基”“固根”三项工程建设,政治引领力全面增强,基层组织力整体提质,队伍战斗力有效激发,纪律保障力切实巩固,文化软实力持续彰显,为推动集团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在“四个层面”立体构建国企党建体系。其中,工作定位层面明确了云天化新型国企党建工作内涵;责任传导层面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党建责任落实体系;保障支持层面构建了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支持系统。组织实施层面形成了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的组合拳。

从“四高驱动”纵深推进党建创新实践。坚持高站位,建成党建示范区。云天化党建示范区集“党建品牌示范、党建创新研究、党员教育培训、企业文化教育、企业形象展示”五大功能于一体,已先后接待省内外7000余人次到现场参观,受到广泛好评。2020年6月,集团党委推动党建示范区迭代升级,打造“一区四片”新格局,不断丰富和拓展云天化党建示范区新内涵,示范区建设被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作为案例推广,并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省属企业开放日活动第二站,走进云天化集团。记者上官艳君 摄

坚持高标准,打造示范党支部。集团党委先后打造了“责任型、服务型、红色劳模、科技创新”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示范党支部,其中获省级示范党支部授牌5家、获省国资委党委示范党支部授牌13家,形成了一大批党政工作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成效显著的优秀基层党支部。

坚持高质量,组织党建读书会。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牵引,创新推动党建理论学用活动,形成了集团总会与分会互动,定期活动与专题分享互补的学习氛围,已累计举办20期主题分享,6期核心力量沙龙活动,11期共同读书活动,12期分会活动,参与员工达2400余人次。集团连续2年获云南省委组织部“党建读物学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高协同,深化党建共联共建。抓实结对共建,制定《共建方案》《共建协议》,建立“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结对互动机制。推进银企结对共建,与多家银行开展党建共联共建,以党建推动业务合作。拓展企地结对共建,以党建搭平台,促进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双向交流。拓展国有企业帮带民企党建工作,形成示范带动,促进相关民企党建提升。

省属企业开放日活动第二站,走进云天化集团。记者上官艳君 摄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发展力量

云天化集团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以党建工作统领人才建设,实现人才兴企、强企。

巩固提升具有坚强“政治引领力、创新驱动力、改革推进力、文化塑造力、风险控制力”的党建新优势,将国企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集团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红色引擎”,通过党建引领,着力推动云天化集团发展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云南省先进制造业的“标杆企业”、现代农业的“龙头骨干企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排头兵”,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更优、运营效率更高,创新驱动更强、改革动能更足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云天化集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紧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坚持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始终,聚焦“全、活、实”,抓统筹、抓实施、抓质效,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通过全面统筹谋划,全面压实责任,全面宣传引导,集团上下以“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先锋模范深入学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

在集团党委部署下,各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力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出亮点。坚持原原本本学、创新形式学、共联共建学,集团党委及所属党组织不断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和内容,以红色文化阵地教育、户外党史课堂、党史竞赛、网络新媒体平台不断推出职工喜闻乐见的学习教育形式,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内涵,拓展学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云天化集团党委坚持一手抓学习教育,一手抓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中心工作成效提升。集团各级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98件,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集团党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凝聚奋进力量,厚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今年1至4月份,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36.66亿元,实现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加12.41亿元。


省属企业开放日活动第二站,走进云天化集团。记者上官艳君 摄

聚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云天化集团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全面抓好深化改革工作,着力打造系统集成、运转顺畅、协同高效的新型组织,激发了组织活力,提升了管理效率,为集团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把握方向,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推进。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云天化聚焦三大主业,积极深入推进“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的“三新”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新产品方面,化肥板块加大新产品开发及销售力度,以水溶肥、微生物菌剂等为重点开发新产品,2020年销售新品91.6万吨,同比增加35.3万吨。玻纤板块增加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开发4款拳头产品,2020年销售玻纤新品19.6万吨,同比增加12.6万吨。石化围绕客户差异化需求定制生产,差异化产品占比62%。

新市场方面,精耕工厂周边市场及南方市场,2020年,南方市场、云南市场分别销售62万吨、17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42%;海外市场再拓展,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分别销售26.8万吨、38万吨、23.5万吨,分别增长3%、51%、42%;澳新市场销售32.7万吨,同比增长12%。开辟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阿联酋等市场,销售18.6万吨,实现营销扩量。

新模式方面,在渠道、服务等方面加大开放合作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卖产品”向“产品+服务”和“提供定制解决方案”转型,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知名度。持续推进水肥模式、药肥模式等新模式,液体肥销量同比增长50%;创新开展以高利润为导向和以小团队为突破的特肥“专精模式”。实施“厂商联营”模式,同巴斯夫、永丰农资联手推出“百美滋”品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建设绿色矿山方队、绿色工厂集群、绿色产品矩阵,推动绿色制造升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目前已建成7个国家级绿色矿山、拥有23个绿色工厂和115个绿色产品,累计投入复垦资金13亿元,复垦植被超过6万亩,可复垦植被率超9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内企业保持73个月“零死亡”的良好态势。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化肥、玻纤、聚甲醛等产品能源消耗、成本费用和各项环保指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黄磷、硫酸、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产品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


省属企业开放日活动第二站,走进云天化集团。记者上官艳君 摄

云天化集团坚持“国企市营”,聚焦效率和效益,以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改革。集团始终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26日,云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学代表集团党委班子发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导意见》,为云天化集团“十四五”时期的党建工作明确了目标、规划了路径。就是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和发展工作的全局,通过高效能打造新型国企党建体系、高站位打造新型国企活力组织、高标准打造新型国企人才队伍、高水平打造新型国企进取文化,全面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通过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据了解,云天化集团连续4年保持盈利,今年1至4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36.66亿元;实现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加12.41亿元。资产负债率连续4年下降约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5年的26万元/人提升到40万元/人。

打造云天化绿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项目

云天化围绕集团现代农业战略布局,加强要素资源集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正着力打造“云天化绿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项目”(GAP)。

“云天化绿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项目”,以矿—肥—农—服循环可持续为主线。该项目旨在通过建设科创中心、培训中心、测试中心、展示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构建“政、产、学、研、农”高度融合的绿色农业产业示范,打造在云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绿色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传递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昆明信息港 记者上官艳君)

编辑: 俞逍 责任编辑: 袁艳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