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2 09:25:37来源:昆明信息港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 一孔 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从“部门制”迈向“首长制”的关键一步。新华社曾撰文说,就像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一样,“河长制”可以说是“水缸子”首长负责制。要做到党政同责,首长负责,像抓粮食安全一样抓水安全。
就昆明而言,要把滇池治理作为头等大事、“一把手”工程,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手段,统筹抓好滇池治理各项工作,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使滇池成为生态之湖、人文之湖、希望之湖。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滇池清,昆明兴。要实现滇池治理目标,入湖河道的治理是关键。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必须做到管护机制、方式的创新。
一条河一个长,一个萝卜一个坑。“河长制”的关键是责任制,领导干部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湖的管理保护,不是冠个名就完事,而是责任田,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河长制”把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能最大程度整合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早先“九龙治水”的不足。从各级党政一把手到水生态保护的具体操作者,从打捞垃圾、河道管理到环境总把关,任务被分配到每一层级的每一个人。同时,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环保,有利于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实行党政主导、高位推动、部门联动、责任追究。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要靠全社会参与。“河长制”还能唤起每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广泛汇聚全社会力量,提高社会公众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母亲湖、保护水环境的浓厚氛围。目前,昆明的“市民河长”正活跃在各条河流,为“水清、河畅”目标的实现献计出力。而由市领导担任的河长会与众多的“市民河长”协同作战,共同守护每一条入滇河道,共建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