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西:让“橄榄公社”实现全中国文艺青年的梦

2015-08-21 20:38:10来源:昆明信息港

 
范以西——一名典型的文艺青年 樊炫/摄
 
 
范以西的办公室墙上,记录了全国各地成员做的公益活动 樊炫/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樊炫 两年前,范以西还是昆明本土一家论坛的文学类编辑,今天,他已是一家集酒店、社群、公益等项目为一体的公司管理者,这一切源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4年3月,因为对中东两河文化的向往,酷爱文学、旅游的范以西辞去了他在昆明本土论坛的编辑工作,成为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那个人,踏上了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漫漫长路。他从昭通出发,原计划穿过成都、西安、西宁、拉萨,然后乘火车顺着印度、尼泊尔,最后到中东。

    可当他才进入青藏高原,就被西部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光一路感动,到了拉萨,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在拉萨,他发现这里有许多跟自己一样的人:文艺青年、向往拉萨、穷。说白点就是: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基本住不起当地酒店;住得起的地方,又基本不文艺。于是,“在拉萨开一个专属文艺青年的客栈”的想法,在范以西脑海中挥之不去。

    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梦想无行动,一种是有梦想就要干。橄榄公社创始人范以西属于后者,他用一整晚的时间完成了“橄榄公社”客栈建设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他用大量文字描绘了他心中的客栈:它具备强烈的文化属性,每寸水泥、每根横梁都散发着文学气息,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更重要的,是“橄榄公社”具备的公益性质,它将帮助向往西藏却囊中羞涩的青年实现梦想,还将帮助各地有文学抱负的人实现出书的梦。

    建设方案完成后,范以西决定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这个梦想。他通过文艺阅读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橄榄公社,圆你一个在拉萨开客栈的梦》的文章,这就像是一场雨水催发了无数泥土里的种子,众多网上素昧谋面的投资者纷纷加入意向认筹。范以西介绍,“橄榄公社”项目从发起众筹到结束,10天完成90万资金筹集,参与者遍布全国各地,都是素未谋面的一群人,因一个共同的梦想走到一起。“顺利得完全始料未及。”

    有钱好办事。范以西告诉记者,自从第一笔资金到账,他就张开了梦想的翅膀,一猛子扎进了客栈的建设中。从房屋选址、装修、设计、摆设,全部亲自操刀,每一个房间、每一扇门、每一张床,都流淌着文学的血液。例如,客栈的每个房间都是一本书的名字,如“百年孤独”、“小团圆”、“神曲”、“彼岸花”等,每个房间的色调、装饰、家具也全部根据文学作品体现的内容进行装修和布置——当然,每个房间的床头柜上,都放着一本对应的书。

    2014年9月3日,坐落于拉萨市的“橄榄公社”互联网文化主题客栈正式开门迎客。开业当天,中央驻藏通讯社及本地媒体闻风而至,一时成为当地旅游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拉萨这家“橄榄公社”客栈已在全国小有名气,不少文青、旅游者都慕名而来,在携程、豆瓣、蚂蜂窝、大众点评、百度贴吧等网站,“橄榄公社”也是好评如潮。橄榄公社昆明店目前已启动建设,AB轮众筹共筹集资金230万,范以西告诉记者,昆明店会延续拉萨店的文学主题,同时结合昆明本土历史人文底蕴,打造一家集文化活动、新书发布、住宿为一体的体验式酒店。

    随着客栈经营模式的成功,“橄榄公社”的其他概念也在逐步推进。“客栈,只是‘橄榄公社’的第一步,未来,它将是一个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社群,是一个集自由、理想、文学、公益为一体的全国性组织。”

    根据范以西的规划,“橄榄公社”产业链打造将分为五步曲来实现。第一步是开设连锁酒店,这是“公社”的盈利平台,也是基础,他将会把拉萨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目前昆明店正在建设当中,大理、腾冲、成都、重庆将会是下一批开店城市;第二步是建立公益组织,包括扶持中国有潜力的文艺人才、资助贫困儿童就学等;第三步是发展以文学和公益为主题的理想社群,即在线下笼络全国热衷文学和公益的有志之士,形成一个庞大互动群体;第四步,推出手机APP,建立线上社交平台;第五步,成立图书出版公司和艺术品拍卖公司,彻底为全中国有写作和绘画潜力的人实现梦想。

    现在,范以西描绘的“橄榄公社”五步曲正在迈出第一步,巩固第二步。今年4月22日,“橄榄公社”在全国11个城市发起旨在培养人们阅读习惯、构建城市阅读空间搜素地图的“城市阅读计划”;5月份,“橄榄公社”号召全国会员向西藏和尼泊尔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组织会员前往灾区赈灾,并与壹基金、越野e族、蓝图救援队等国内大型公益组织在赈灾行动方面开展合作,橄榄公社拉萨总店也在第一时间向民间救援组织免费开放住宿,迎来一波又一波公益人士入住。

    范以西说,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人们看到,八零后的文艺青年,不仅能够实现梦想,更是怀揣着社会责任的,“橄榄公社”不仅是个商业符号,更象征了一种精神。随着“橄榄公社”知名度的提高,现在加入社群的会员也越来越多,遍布全国各地,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客伸出了橄榄枝,以主题客栈、酒店为平台的公益据点,也将会在几年内在全中国散叶开花。

    人们常说,八零后是一个容易不甘于命运,却终究向命运妥协的群体,范以西偏偏不同意,他用“橄榄公社”进行了有力反驳。范以西认为,他从来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毕业后自己先后开酒吧、做互联网、辞职旅行,终于从“橄榄公社”上找了到“我愿意倾尽毕生心力去做的事”。不止如此,忙于酒店、公益两头事务的范以西本身也是一位自由撰稿人,闲暇时笔耕不辍,他的第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欢宴》也将于近期出版。文艺与商业的完美结合,用他的话说便是:文艺是理想情怀,公益是社会责任,商业是生存法则,三者均不可偏废。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可能在无数挫折彷徨之后依然坚定内心,这样的人,迟早都会得偿所望。”采访结束前,范以西如是说,希望更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为了梦想,放手去博。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