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0
已有0
已有0
逝者
祭拜人
提交

冬至扫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一项风俗传统,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尊重。今年冬至,为弘扬优良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文明新风,也为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倡议如下:

  倡导健康祭扫。缅怀先人,重于心不拘于形。倡导通过举办家庭追思会、撰写缅怀文章、种植花草树木、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怀念逝者、寄托哀思。

  倡导节俭祭扫。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倡导树立厚养礼葬的时代新风,倡导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孝敬老人。倡导节俭办丧、文明祭扫,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倡导绿色祭扫。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树立保护意识,倡导采用绿色环保的鲜花等方式祭奠,自觉遵守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有关规定,不在公共场所和小区、树林、绿化带、草坪烧纸钱、撒冥币等。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让传统节日回归清净与文明。

  倡导安全祭扫。不搞集体公祭等聚集性活动,减少人员聚集,防止疫情扩散和反复。严格遵守防火和消防安全等规定,不携带火种、火源进山,不在林地、墓地烧纸焚香、点燃蜡烛、燃放鞭炮,严防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祭扫、安全过节。

尊敬的市民朋友:

  今年冬至,正值全国上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攻坚期、关键期。为保持我市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避免因人员聚集引发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风险,现将今年冬至期间祭扫相关事项提示如下:   

  一、2020年的冬至建议以网上祭扫,网上祭祀为主要形式。

  二、对进墓园扫墓的市民需佩戴口罩,接受健康绿码、体温等检查。 

  三、市民在祭扫过程中要携带必要的口罩、手套和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及时做好个人防护。

  四、避免多人同时出行,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确保与其他祭扫市民保持1.5米以上距离。   

  祭扫重在静心诚敬,传承优良品德,而生命重于泰山,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为了您、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昆明市殡仪馆龙宝山华夏墓园公共交通提示

公交线路提醒:

为满足“冬至”扫墓乘客需求,公交公司在冬至祭扫期间(12月12,13日和19,20,21日共五天)开通冬至扫墓专线车:

第一条:菊花村公交站台至跑马山扫墓专线车;

第二条:巫家坝车场至跑马山扫墓专线车。车头前挡风玻璃位置有标牌,请需要乘车的乘客到菊花村公交站点(菊花村车场对面)或巫家坝车场内乘车。上午8点从巫家坝发头班车,下午15点从跑马山发末班车,中间时段根据客流情况发车。

地铁线路提醒:

地铁一、二号线(南部汽车站B口)——(步行约300米到达)螺蛳湾公交枢纽站——乘坐C14路至“跑马山中段站”下车——昆明市殡仪馆(步行约100米)


查看更多 >
冬至节的故事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
>
冬至团的传说

南方人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与疫鬼有关。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南方冬至吃汤圆与汤圆的原名“冬至团”有关,且汤圆有团圆之意,预示冬至后即春节相聚一堂的大团圆之义。现在,人们多用第二个来解释,即团圆之意。  而关于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则越来越少人知道。其实,...
>
冬至传说

来源于上古帝皇——黄帝和尧帝。冬至节有起源于黄帝和尧帝两种说法。《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一大臣向汉武帝说,“黄帝得宝鼎神筴(ce或jia),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筴,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这个记载表明黄帝时就把冬至日作为岁...
>
台湾冬至传说

台湾地区相传冬至是牛的生日,这有个相当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天南地北的聊天。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
>
冬至吃汤团的传说

在祖国的南方,特别是福建地区,冬至的食俗是包汤团吃,而莆仙地区的冬至还有一个习俗,即冬至第二天早上天没亮时,要把做好的圆子粘到自家的门窗框上。莆仙地区不叫糯米汤圆为元宵,而叫做“圆子”,或叫做“粿子”,还把冬至称为“团圆节”。关于“团圆节”的来历,相...
>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人们都知道,北方人大多数爱吃饺子,特别是农历的冬至那天非吃不可,传说这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哩。提起冬至饺子的风俗,南阳、邓州一带,流传着医圣张仲景的动人故事。张仲景是邓州涅阳(今穰东镇)人,东汉时任长沙太这。有一年回乡祭祖,向北走的路途上,看到不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