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西双版纳。 供图
打洛口岸等候查验的货车。
旅游升温。
从种植基地新鲜采摘来的小糯玉米进入车间后,通过去壳、清洗、真空包装、高温杀菌、装箱打包等加工工序,最后装上开往昆明中转的大货车起运。
这是记者5月28日在西双版纳泰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
“我们的小糯玉米采摘后一般要在4小时内完成加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留鲜甜软糯的口感。”泰鼎公司总经理王瑞说,目前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3条生产线年加工量2000余吨,年产值4000余万元,研发生产的玉米品种远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并出口到阿联酋、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泰鼎公司是全州60家小糯玉米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中较为突出的一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西双版纳小糯玉米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鲜食玉米,从玉米饮品、玉米罐头,到拇指小糯玉米、绿野珍珠小玉米,新的产品和精品品牌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产业增效、农户增收。截至目前,全州小糯玉米种植面积达1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42.5亿元。
小糯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是西双版纳州大力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充分发挥资源、气候、产业基础等特色和优势,在打造特色优势品牌等方面下足功夫。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普洱茶、天然橡胶、热区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8亿元,同比增长3.6%,排名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8元,增长8.3%。
今年1月,以云南绿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的曼外光伏发电项目在勐海县勐混镇全容量并网投产,标志着云南绿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西双版纳州总装机规模168.5万千瓦的14个光伏发电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这也是西双版纳州首个因地制宜发展“上部空间发电、下部空间种植茶叶”茶光互补模式,将光伏发电和高效农业有机结合的茶光互补项目。
“光伏板的安装对茶树有遮光作用,迎合了茶树喜阴、喜湿和喜漫射光的特性。”云南绿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茶光互补能源开发建设模式不仅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还可以让村民获得地租收入,并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对西双版纳州厚植绿色低碳转型基础、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居民就业、增加地方政府税收、带动西双版纳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持续巩固前期、在建、竣工项目滚动接续的良好格局,加快提升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大力推动机场改扩建、高速公路、文旅综合体、仓储物流,以及教育、医疗、养老设施等一批支撑力强、群众期待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加快建设。今年一季度,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8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领跑全省。(云南日报 记者戴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