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驻企特派员主动服务企业。记者周凡/摄
五华区营商环境监督员上岗。
金融科技助口岸企业走出国门。
隆阳区巡察组走访企业。
营商环境向好,八方商贾云集。
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来,全省“一锤接着一锤敲”,先后启动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营商环境全面提质行动等,深化对企服务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6月4日,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提出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着力优化提升,明确进一步加强8个方面工作,推动营商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一招一式瞄准更加务实管用的措施,剑指营商环境“中梗阻”,在进一步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聚焦发展机遇与细分环境,直面企业需求和群众呼声,为新阶段巩固招商引资、建设产业强省聚势蓄能。
从“给空间”到“给土壤”,从“拼优惠”到“享机遇”,不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正在为云南决胜“3815”战略发展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抓牢机遇壮大优势
当下的云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叠加。2022年,国家出台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2023年,出台支持我省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政策。发展机遇,成为我省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强动力,也是国家赋予的最大最有利的营商环境。
“作为全省首批获得莱茵TÜV认证证书的企业,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我们拓展出了广阔的澜湄市场。”云南省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多宝电缆集团董事长郑晓城介绍,目前公司的产品已出口到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服务涉及水电、高速、轨道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希望云南继续发挥独特优势,更加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顺利‘走出去’。”
“把云南发展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利好政策在释放,改革措施在路上。作为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陆路通道,随着RCEP等政策的深入实施,我省与东盟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未来增长潜力很大,许多企业十分看好。“我们将在打造包容外向的开放环境上再下功夫。”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正英介绍,将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加快推进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边民互市,优化中老铁路货运班列补贴政策,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加大AEO企业培育。
得益于国家级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等平台的赋能,我省吸引潜在头部企业、龙头企业来滇兴业,国药、隆基、德方、裕能、宇泽等一大批行业龙头及上下游企业先后布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寇杰表示,将发挥好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深入推进“政银企保”合作机制,持续开展“三进经营主体”活动,做到本土企业和已经落地的外地企业一起扶持,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提升服务拓宽路径
曾经的云南,难在“偏安”,困于观念。轰轰烈烈的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破思想之冰、解桎梏之绳,让优化营商环境有了“根”与“魂”。
随着各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推进,全省“共性”问题逐步解决。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查找出涉及31个省级部门的110个行政审批堵点,完成整改83个,27个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全程网办率达到82%;实现110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204个事项全国“跨省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以数字赋能,创新建设的“融信服”平台将包括税务、市场监管、公安等39家省级部门的数据汇到平台上,运行一年多来,累计授信超过140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万户。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探索服务路径。昆明市推行工作日延时办、节假日预约办、周六加班办等“不打烊”的政务服务,昭通市、曲靖市建立领导干部挂钩企业和企业联络员制度,保山市建立民营企业问题反映和投诉事项反馈机制,玉溪市、文山州通过专班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思想再解放、路径再拓宽,大会对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提出要求。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立足新要求,展现新作为。
结合实际优化法治环境,省司法厅厅长茶忠旺表示,将推进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完善商事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为经营主体解纷解忧,同时加快建设昆明中央法务区南亚东南亚法律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涉外法治水平,集成打造、一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着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省市场监督局局长张锦林表示,将拓展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互通共享应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市场准入、准营、退出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完善服务外来投资企业的新路径,省投资促进局局长王迅表示,将通过数字化赋能,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在2023年建设“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签约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建立“云南省外来投资企业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强化项目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不断助力全省营商环境优化。
增强信心释放活力
“思路改变出路”的生动实践正在云岭大地发生。
立足楚雄钛矿资源优势,当地引进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企业优化产业资本,助力企业综合投建、经营实力增强。2023年,企业成为了云南省的独角兽企业。良好的开局,为推动企业上市,做强做实经营筑牢了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公司建立起从钛精矿到海绵钛的全流程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大会现场,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军激动地说,目前,企业正在积极推动上市,“这一次的大会更加坚定了投资和发展信心,我们不仅希望可以在行业的发展中崭露头角,也希望在云南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
眼下,营商环境的改革进入了“千地千面”的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特色的差异性日益凸显,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企业所处的行业、区域不同,朝着更加细化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发力,将是营商环境实现跃迁质变的关键。
大会提出采取“厅局长或处长坐诊接诉”等办法回应企业诉求,释放深度贴近一线倾听企业声音的信号。省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尹燕祥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工作,从企业群众的视角改进和提升政务服务。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佳晨介绍,全市将新聘一批营商环境监督员和营商智库专家,提升营商队伍“传、帮、带”,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携手企业共建共享一流营商环境,云南省福建总商会会长谢国华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商会“两边熟”的纽带作用,讲好云南投资故事,积极主动搭建桥梁,为助力云南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云南日报 记者王丹 杨猛 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