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义诊台前村民排起长队。富民县委政法委供图
大多数村委会位于山区、半山区,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除了有车的人家,大多数村民到镇上只能搭乘一天一趟、满员也仅能坐32名乘客的班车,错过班车就要步行一个多小时……
面对群众办事实际存在的困难,2023年初,富民县款庄镇探索推行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在山区村委会建起流动便民服务驿站,便民服务场所由固定变流动、党员干部由“坐等上门”变“主动下沉”,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富民县款庄镇以流动驿站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米”的积极探索,入选2023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群众“心愿单”是职能部门“工作单”
从富民县款庄镇多宜甲村出发,沿着团山线一路前行,这是村民们到镇上的唯一路线。这段山路不好走,村民角美苹深有感触:“我腿脚不好,又没有交通工具,每去一次镇上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想交个养老保险都不方便,有时候忘记拿身份证,还得再跑一趟。”
多亏了款庄镇今年推出的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成。
款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以群众的需求为主,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简单来说,就是“问需”“派单”“服务”三步走。
以今年10月10日在富民县款庄镇多宜甲村开展的“流动便民服务”为例,早在9月底,多宜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林就安排村委会工作人员和网格员挨家挨户上门,收集群众需要办理的民生事项。
国庆节收假第二天,王文林就把网格员收集的村民办事需求汇总成“服务事项清单”,把书面材料送到了款庄镇便民服务中心。清单显示,村民的需求集中在康复义诊、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缴费、农村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农村宅基地申请、农机补贴政策宣传等几个方面,需要办事的群众初步统计有120余人。
由款庄镇统筹,便民服务中心选定了活动地点,设在人数最多、办事需求最大、场地相对空旷的多宜甲村;镇便民服务中心根据清单“派单”,联系确定了当天服务的职能部门,共有镇社保所、镇农经站、镇农机站、佳和医院等7家部门和单位。
“好消息!这次‘流动便民服务’选了我们村,有需要的村民早点去排队。”连日来,活动消息在多宜甲村的微信群里广泛传播,村委会工作人员、各村村小组长、网格员也挨家挨户告知。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到约定时间,各职能部门便进到村庄开展服务。
便民“窗口”搬到“村口”
10月10日9时,多宜甲村委会正对面的小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由多张课桌拼成的7个流动便民服务台围成半圈,村民们在桌前排起长龙,流动便民服务热闹“开张”。
康复义诊台是人气最旺的服务台之一,医护人员免费为村民提供量血压、测血糖和心率测量服务。前来问诊的村民络绎不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您血糖和心率都正常,就是血压有点高,平时要注意控制。”听到医护人员的嘱咐,村民李玉花这才想起,早上出门时忘了吃降压药。
去年,村民陈利华在耕地里种了三分之一亩果树,有柿子树、杏树和李子树。“以前要保护林地,现在要保护耕地,那我家的果树要不要砍掉?”眼见小树苗长大了,陈利华来到服务台前咨询。“根据农村耕地保护政策,耕地上只能种植农作物,果树肯定不能栽了。”工作人员详细解答相关政策。陈利华决定,尽快将果树移栽。
随着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集中征缴期的到来,许多村民犯了难。缴费多少?能不能享受减免政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缴费怎么办?在场地最右侧的社保服务台,款庄镇社保所工作人员杨云花忙得不可开交。“别着急,我们可帮忙代缴。”问清楚村民是否是低保对象、农业户口独生子女户、脱贫户等之后,接过村民的身份证或者户口册,打开软件扫描,输入身份证号,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缴费。杨云花接过村民的现金解释说,缴费时先由工作人员垫付,之后再将现金存进账户,以备下次开展便民服务时使用。
除了帮助村民缴纳医保,社保服务“窗口”还要负责电子医保凭证和电子社保卡的激活覆盖工作。今年5月,杨云花一行10人分成5个小组到热水村开展便民服务,帮助热水村及围边村庄4000多名村民激活电子医保卡,基本上实现了全员覆盖。
当天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农机政策宣传、计生服务、民政服务等“窗口”,集政策宣传、业务咨询、帮办代办、民意收集、纠纷化解、公益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在这里,村民所需,一站全办。
今年以来,款庄镇已集中对9个山区村委会开展服务12次,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700余件,接待咨询2500余人次。
“3张卡”破译民生服务“新密码”
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最终目的就是让群众满意。
“服务都很满意!”村民潘正伦在服务评价卡上勾选了“非常好”,并写下质朴的评语:“不到5分钟,工作人员就帮我们一家3口办好了医保缴费,效率非常高。”潘正伦说。
为进一步提升活动质效,款庄镇特别定制了便民服务明白卡、服务评价卡、意见反馈卡“3张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让服务更贴心。
“我们把群众反映集中的社保、医保、宅基地审批、矛盾纠纷化解、医疗救助等19项需求进行分类,绘制成红色宣传、橙色惠民、绿色出行、金色增收、蓝色平安5种类型的明白卡,方便群众更加快速了解办理事项及负责部门。”款庄镇党委组织委员张海龙说。
医保、就业找社保所,宅基地审批找农经站,法律咨询找司法所,党组织关系转接找基层党建办……服务信息一目了然的明白卡,在款庄镇几乎每户一张,它的作用不局限于便民流动服务驿站“点单”,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群众,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单”后会直接上门服务。
款庄镇在前期核查过程中发现,辖区有80余名残疾群众因身体原因,尚未进行残疾鉴定,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今年8月23日,在富民县残疾人联合会的积极协调下,12名医护人员到8个山区村委会残疾群众家中提供残疾等级认定服务。“我们当天帮助了56名群众完成残疾鉴定。”款庄镇人民政府残联科理事长王俊芬说,除了帮助残疾群众评残办证,服务中心每个月还会定期上门为其打扫卫生、测量血压血糖、理发、置办油米等,解决残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明白卡为群众提供便捷,评价卡和意见反馈卡则给了群众“打分”的权利。
“工作做得到不到位,老百姓说了算。”张海龙介绍,款庄镇会在每次下村前发放明白卡,让群众按“菜单点单”反映诉求,提升职能部门工作针对性,在现场办理业务后,工作人员会让群众填写服务评价卡和意见反馈卡,并根据评价情况当场解答群众疑问,不能解决的则反馈相关部门限时办结。目前,流动便民服务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78条,为群众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75件。
“基层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拉近的不仅是空间距离,也是干群关系。”张文龙说。如今,款庄镇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正沿着崎岖山路,深入一个又一个山区村委会,将一项项业务带到村民身边,真正实现“服务送上门”。(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通讯员张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