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2021-05-13 16:28:41      来源:昆明信息港

5月13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民生保障专题发布会在海埂会堂举行。会上,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医保局有关负责同志就云南省“民生保障”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榆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等各项民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且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57.52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1.68万人

在就业方面,全省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实现就业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通过抓实援企稳岗稳定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支持新业态发展拓展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等,始终保持了全省就业大局的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7.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03%以内。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由人社部门牵头以来,到2020年已实现转移就业1515.52万人,比疫情前的2019年还多290多万人,今年,通过开展“百日行动”,目前已经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1.6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22.4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务工性收入从月均2761元增加到3526元。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2012年至2021年4月份,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00.6万人,发放贷款总量突破1000亿元,带动(吸纳)就业276.11万人,平均扶持1人创业可以带动2.8人就业。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从2012年的12.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25.3万人,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开展“一对一”联系帮扶,不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针对云南省劳动力技能弱、就业难的问题,开展了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7.36亿元,全省累计培训2001.17万人次,实现了每名有培训意愿的就业困难劳动者都进行了至少1次以上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3151.52万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云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党的十八大前的2511.23万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3151.52万人,增幅25.5%。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519.26万人增加到806.2万人,增幅55.26%,基本实现各类人群制度全覆盖。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2012年的1611元提高到299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月60元提高到108元,失业保险金月平均标准由426元调整到1356元,工伤保险月人均伤残津贴由1577元提高到2978元,增幅分别达85.6%、80%、218.3%、88.8%。虽然保障水平提高了,但并没有增加企业缴费负担,相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总费率从31.86%降到25.41%,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少社保费支出480亿元。

社保基金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1985.53亿元。在做大“蛋糕”的同时,通过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促进保值增值,通过提高社保基金统筹层次、强化互助共济功能,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增至165万人 人才资源总量达590万人

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为加强云南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着眼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制定了120余份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在人才管理、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初步形成了具有云南特点、区域竞争力、闭环衔接的人才政策和制度体系。

同时,紧盯人才不足这一短板,持续加大“两支队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引才引智活动,形成了“广聚贤才 共创滇峰”的引才品牌,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由2012年的119.84万人增加到165万人,高技能人才由56.5万人增加到116万人,增幅分别为37.68%、105.31%。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90万人,平均每年约增加20万人,增长速度较快。

紧扣“人才驱动”这个落脚点,积极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人才二次开发、乡贤云南行等多种形式的智力帮扶活动,大力协同全省相关部门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全省129个县(市、区)设立346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促成科研合作项目760多项。

全省拖欠工资案件逐年下降 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效率提高

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能不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两个问题是大家最关注的。在确保工资支付上,云南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加强源头防范,以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主抓手强化震慑,近5年来累计帮助18.38万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4.91万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5.13亿元,全省拖欠工资案件数量、涉及人数、涉及金额逐年下降,维护了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在维护权益上,云南着力压实属地责任,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大日常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效率,全省现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137家,全省调解仲裁机构依法公正处理案件。2020年,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30050件,仲裁结案率98%以上,在“十三五”期间位列全国前列。
建立人社服务10个“打包一件事”清单 44个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

在人社政务服务方面,为了解决群众在办理业务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抓集成,推动关联事项“打包办”,建立“人社服务10个‘打包一件事’清单”,原本需要跨多个部门、跑多个地方才能办成的事项,现在能够“一站式”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82.63%。

抓重点,推动高频事项“提速办”,群众办理最多的44个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理”,省本级上线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率为52.73%。比如,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原来要45个工作日,现在只需要15个工作日。

抓优化,推动所有事项“简便办”,省本级人社权责事项从原来的169项精简到70项,精简率达59%。“个人权益记录查询”等8项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就业补贴申领”等82个事项实现了“省内通办”,省本级95%以上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能够“一网通办”。

抓规范,推动窗口人员“都会办”,编制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打造标准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全面提升一线经办人员的服务水平。十八大以来,省人社12333电话政策业务咨询量突破442万个,群众满意度达99.86%。

持续加强民生保障 推动人社事业更上台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我们的工作也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杨榆坚说,下一步,要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着力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持续调整就业结构、提升就业收入、保障好重点群体,推动就业“量”与“质”双提升。“十四五”时期,要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万人,确保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要着眼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力争“十四五”期末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再增加70万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

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推动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5万人,促进人才与云南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围绕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0%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以上。

持续优化人社公共服务,重点实施“人社智慧化建设、能力专业化建设、事项标准化建设、内容品牌化建设”四项任务,打造标准统一、公共普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高质量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昆明信息港 记者俞逍)

编辑: 李丽朱 责任编辑: 袁艳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