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龙泉积 4月28日,官渡区召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闻发布会。会上,官渡区卫健局、民政局、教体局、文旅局和人社局分别就2020年全区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教育事业、文旅惠民、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和取得成绩,以及下一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据介绍,自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官渡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官渡区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医护人员,放弃休假,尽责担当,勇挑重担,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为全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官渡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28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之内,实现零死亡;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辖区从事医疗卫生活动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06家,编制床位7330张,在岗职工人数13926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一体化服务,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人均74元,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9家(其中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建立“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
此外,在疫情防控中,截至4月27日8时,全区设置了16个固定接种点,2个大型临时接种点。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33084剂次,已完两剂次接种31864人,完成首剂次接种169356人,共201220人。未发生疫苗安全事件,接种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下一步,官渡区卫生健康局将持续做好新冠疫苗接种保障工作,通过增加接种人员、增设接种点接种单元、扩充疫苗储存容积、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频次等方式,提高日接种量。围绕接种任务数,倒排工期,细致测算每月、每周、每日要完成的接种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抓紧补充足够的接种点。
在养老服务方面,官渡区将极推进“1+8+N”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依托体系建设+智慧养老+“官渡照护”模式,在全区范围推广,进一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持续、有序和更高标准的发展,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结合官渡实际,创建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品牌。同时,推进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遵循市场运作、自愿选择、需求导向、高效高质的原则,对特殊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进行改造。特别是针对分散供养特困对象、低保家庭中的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困难高龄老年人等给予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免费改造,切实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实现能够让其在自己家中进行自理的日常生活。
在教育事业方面,官渡区突出规划设计引领,积极调整教育资源布局,以人口规模与教育需求为导向,通过新建、改扩建、提升“三个一批”等举措,提前谋划布局。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加大开放办教育力度,通过政策倾斜、外出接洽、主动服务,积极吸引名校来到官渡办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为“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全面推进五项举措,保障孩子上学无忧,以构建“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导向,激发优质学校、优势学科、优等师资、优秀学生“四优集聚”效应,形成全面发展、丰富多样、惠及全民的优质教育格局。
在文旅惠民方面,2020年,官渡区累计投入经费1812万余元,发放文化惠民券累计43万元,带动消费196万余元,建成有声图书馆37个,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146场次,创作文艺作品43部,惠及人数达百余万人次。2021年,官渡区将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立足群众新需求,丰富官渡文化底蕴,探索公共服务新路径,推动群众文旅服务体验高品质发展,以文创打造特色文化IP形象,提升官渡文化传播热度,庆祝建党100周年,惠民活动进万家等形式,聚力文旅高质量发展,着力挖掘官渡文旅惠民发展新引擎,全力推进文旅惠民新举措。
在社会保障方面,官渡区率先开展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建设工作,通过逐步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进一步简化经办服务流程、降低办事成本、强化系统监管、优化经办服务,推动便企惠民“再提速”,实现企业和劳动者“不见面”办理劳动合同有关事项。目前,官渡区开发的电子劳动合同已与就业失业登记、养老、工伤、失业等网上大厅业务办理实现了无缝对接目标。截至4月23日,全区已有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中铁高新装备等15家试点企业参与到电子劳动合同的具体使用中,共签订电子劳动合同587份。
下一步,官渡区电子劳动合同工作重点将从试用开发阶段转向推广完善阶段,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劳动者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开发更多更加简便、实用的功能,让电子劳动合同在全区逐步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