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劳学丽 1月6日,昆明市“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在昆明会堂召开,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文在会上就“十三五”时期滇池保护治理攻坚成效及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
付文介绍,滇池保护治理是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十三五”时期,滇池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持续改善。2016年,滇池水质由持续了20多年的劣V类改善为全湖V类,2017年滇池全湖水质继续保持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2019年、2020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蓝藻水华持续好转,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由2015年的32天减少到2020年的5天。35条入湖河道中,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17条,比2015年增加了12条,纳入国家考核断面的12条河道均达到滇池“十三五”规划水质目标要求。
“滇池流域“十三五”规划项目101个,完成95个项目建设,完工率94%。”付文指出,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共计实施项目322个,完成310个,完工率96.3%。实施雨季溢流污染治理项目58个,完成57个,完工率98%。
另外,关停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等区域内的采矿采砂采石点72个,恢复治理面积6171亩,完成滇池面山造林补植及幼林抚育面积4万亩。开展滇池草海片区湿地建设和滇池湖滨湿地提升改造,完成了草海片区新河、王家堆、五号地块等湿地建设2442亩,实施了捞渔河、斗南、海东、宝丰、星海、海洪等湿地提升3656亩,完善了古城河、白鱼河入湖口及王官湿地布水系统等。
同时,与中科院地理湖泊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昆明滇池高原湖泊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了滇池蓝藻生长机理和影响要素、滇池蓝藻水华发生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等一批滇池保护治理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完成了滇池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建立了滇池保护治理的信息数据中心、监督预警中心和辅助决策中心,基本实现了“一网知滇池”“一屏看滇池”和“一图管滇池”。
综合来看,“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分别从强化统筹协调,全力推动滇池治理项目实施;强化截污减排,最大限度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河湖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注重生态修复,恢复提升湖滨生态湿地功能;注重科技支撑,不断提高智慧管理水平;注重全民参与,努力营造保护治理良好氛围六个方面采取工作措施,来推动滇池保护治理。
付文表示,“十四五”期间,滇池管理局将以建成生态之湖、景观之湖和人文之湖为引领,继续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四个治理、六个转变,统筹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水生态修复。持续实施水质目标和污染负荷削减双管控,重点抓好优化空间布局、推动绿色发展,强化控源截污、完善治污体系,强化生态修复重构、减少内源污染,加强尾水提标、增加河湖补水,强化智慧管理、实现精准治污等工作。到2025年,力争滇池水质稳定达到IV类,形成“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