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圆满完成城市发展目标
2021-01-04 18:53:12      来源:昆明信息港

2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孙红亮 1月4日,在昆明市“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专题发布会上,昆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介绍,“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城市建设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基本完成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期间,昆明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城市景观风貌和环境品质得到实质性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运营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昆明正稳步向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城市空间格局调整达到预期,城市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市域“一核五轴,三层多心”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进一步巩固。主城区用地功能调整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工业产业和人口逐步向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转移,城市新区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加快,中心城区“南延北拓”的空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城市公共空间和特色风貌的管控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昆明高原湖泊生态宜居城市优势凸显。尊重昆明山水环境特征,塑造从城市中心向山边水边、环滇池地区由北向南逐渐跌落的整体城市形态。城市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昆明“小三山一水”与“大三山一水”相连的历史生态格局也得以恢复。以主要道路为骨架和载体,开展了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主城区62条主要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有了较大改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文明城市已基本建成。

供给侧改革助力土地利用提质增效,低效用地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大大提升。借助城市更新改造,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改造中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继续推进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工作,逐步实现我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全覆盖。结合《昆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以金马路、春雨路等区域为试点,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了昆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传承城市文脉,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内涵更加丰富。昆明市科学编制了《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的管控要求。2017年成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科学指导全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五华区文明街、南强街和晋宁区上下西街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海晏村、乌龙村等历史村镇的保护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批和第四批历史建筑的核定公布、颁证挂牌工作全面完成。

城市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规划管理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现行《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执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昆明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陆续完成。

昆明市探索建立了滇池流域地区“多规合一”工作机制,形成“一本账、一张图、一套机制、一个平台”规划成果体系,进一步统筹协调各类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化解各部门空间规划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市建立了统一的昆明2000坐标系,该坐标系统今后将是昆明市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基础数据的口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继续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放管服”改革方面,昆明市目前规划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大部分不动产登记事项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完成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制定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综合技术规程。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工作,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全过程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不动产登记实现“同城通办”,“交房即交证”试点工作如火如荼。

此外,昆明市还建立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全力提升“一网通办”,主城区不动产登记可进行全流程线上办理登记。便民、利民的行政服务理念持续深入,营造了优质的营商环境。

编辑: 周硕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