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和国同龄人”大型主题采访,重点聚焦1949年出生的70岁公民,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家庭和家乡的故事,讴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巨大成就,反映时代变迁和家国变化。
昆明信息港将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城市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彩龙社区等多平台,以全媒体的表现手法,生动、立体、全面的展示“共和国同龄人”的故事。
如果您身边有共和国同龄人,请跟我们联系。
网友可以在彩龙社区征集活动贴下跟贴,留下“共和国同龄人”的线索;也可以直接在彩龙社区发贴,选择“共和国同龄人”标签,讲述他们的故事。
联系方式
采编中心电话:0871-65390101
采编中心邮箱:175389202@qq.com
彩龙社区征集活动贴
现在的钟应祥。记者合宇聪/摄
人物简介:
钟应祥
1949年12月22日出生,共和国同龄人,出生于楚雄州禄丰县黑井镇,1965年在楚雄州电力工业公司当工人,1968年参军入伍,1970年1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复员分配到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金碧路派出所,此后分别在董家湾派出所、盘龙公安分局预审科工作,1998年退休。
精彩语录:
“我刚到派出所的时候,全所上下就四五辆自行车,那时必须是办公事,才能批一辆骑出去。要么就是集体活动,比如集体外出劳动,或者集体上街巡逻的时候。一个人骑着,另一个人还要在后面坐着,要是路程太长,还要交替骑车。我第一次骑自行车巡逻时,别提多激动了。”
——钟应祥
年轻时候的钟应祥。供图
钟应祥即将年满70岁,如果他没穿上那套绿色的旧警服,你在街上遇到的,就是一名普通的老人。年轻时没有什么业余爱好的钟应祥,如今已过上了闲适的退休生活,每天与老伴跳跳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含饴弄孙为乐。
钟应祥话不多,普通话也不标准,但你只要和他聊起那些从警岁月,他就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
钟应祥(后)和同事的合影。供图
1971年,钟应祥从部队复员,分配到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金碧路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近50年过去了,钟应祥依旧对3个老物件记忆犹新——派出所的手摇内线电话,巡逻用的自行车,还有用来誊抄文件的复写纸。
从前群众报警几乎都是跑着来,民警出警也几乎全靠腿
“手摇电话,就是打电话前要抓住手柄‘呼呼呼’摇上几圈,能接通的只是总机,要跟总机接线员说要接哪,再由接线员转接。以现在看来,这种电话实在是不方便,但就是这么一部电话,当年可是派出所的独一份,我刚刚到派出所的时候,第一次用这电话可很激动的。”说着,钟应祥还用手比划着摇电话的样子。
钟应祥清晰地记得,当年来报警的群众几乎都是跑着来的,接到报警后,值班民警要么跟着一起跑着去,要么通知管区民警跑着去。真的应了那句话“出警全靠腿”。电话报警在那个手摇电话的时代是少之又少的,要是电话铃响了接起来是报警,都会难以置信。
以前公安提供的便民服务点。供图
“那时的警情比现在少得多,但受条件所限,出警、处警的时间也慢得多。要是当年我们听到如今1分钟、3分钟、5分钟处警快速反应,真会觉得是天方夜谭。现在民警都是摩托车、汽车、装甲车巡逻,分分钟就能到群众身边,安全感十足。”钟应祥说。
以前公安民警接待来访群众。供图
1981年,钟应祥到董家湾派出所工作时,手摇内线电话换成了转盘电话,而且不再是派出所的唯一,值班室和所长办公室各安一部。
打电话也不需要再由总机转接,电话铃声响的频率越来越高,经常“某某某,接电话”的声音会响彻派出所的院子。1991年,钟应祥被调到分局预审科的时候,几乎每间办公室都配了电话,“某某某,接电话”的声音也很少在办公室楼道里回荡了。
“如今电话早已不能满足民警的办公需求,智能手机、QQ、微信,各种办公APP,甚至许多证件都可以通过手机线上办理。”钟应祥说着,拿出手机看天气,正看着,手机响了,让他下楼拿快递,是买给小孙子的玩具。
派出所配置了边兜三轮摩托,专门派一名民警去学习驾驶
钟应祥说,“我刚到派出所的时候,全所上下就四五辆自行车,那时必须是办公事,才能批一辆骑出去,要么就是集体活动,比如集体外出劳动或者集体上街巡逻的时候。一个人骑着,另一个人还要在后面坐着,要是路程太长,还要交替骑车。我第一次骑自行车巡逻时,别提多激动了。”
以前公安民警参与消防知识培训。供图
1971年之后一段较长时间里,出警、处警跑着去还是常态,偶尔能骑车前往。钟应祥此时已经由户籍民警转为内勤民警,更多的是骑车去送文件。
他说,“那时局里有民警从市中心走着去西山脚下提审嫌疑人,还有的民警要骑自行车去玉溪出差。当年的条件,和现在根本不能比。”
边兜摩托作为警务车辆曾经也很难得。供图
虽然还需要凭票购买,但慢慢地,自行车逐渐多了起来。1981年前后,钟应祥到了董家湾派出所,那时所上的自行车基本实现人手一辆了。
没过多久,分局给派出所配了一辆边兜三轮摩托。“边兜三轮摩托可就更稀罕了,派出所还专门派一名民警去学了摩托车驾驶,能坐在边兜里的,基本都会被群众认为是领导。”随后几年,派出所就连摩托车也普遍了。
1991年钟应祥调到分局预审科时,分局为每个派出所、科室配了一辆汽车。时光荏苒,如今,盘龙分局的停车场上已经停满了汽车,有些时候甚至会为车太多没地方停而发愁。
警务用车应有尽有,骑车出警复写纸誊抄文件成为过去
钟应祥最初担任户籍民警,之后又担任内勤民警,都离不开写字。
“当年的户口册、户口迁移证、准迁证上的字,都是民警手填的,为了能写好上面的字,私下我没少练,就为了能写得好看点,让来办事的群众看了心情也舒畅些。”说起写字,钟应祥认为,当年民警手填证件,就如同现在的民警录入“零差错”一样,一笔一划不仅是民警业务熟练与否的表现,更是对群众的一份责任。
“那些年誊抄文件,一般都是压着复写纸写,抄一份交一份,不像现在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那时能有台打字机都是十分稀罕的。”复写纸陪伴了钟应祥许多年后,因为电脑的出现而退出了“公安内勤工作”。由于当年档案工作的不健全,现在很难再找到当年钟应祥他们做过的档案或手工填写的证件了。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街面巡逻,警务车辆已经比较多样。供图
“当年巡逻,我拿着一个大手电,骑着自行车就去了。证明我是警察,就看我的衣服。”钟应祥说,如今的街面巡逻实行“巡特一体”防控勤务新模式,群众看到警灯闪烁,就知道是警察巡逻。
钟应祥从警后第一次骑自行车都感到无比激动,如今,警务用车已经应有尽有,有的甚至连他也叫不出名字,“当年一张复写纸都觉得是黑科技,如今办公自动化、大数据都是时髦的词。但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不变的,还是民警执法为民的那份初心。”(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