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边疆 走出退役军人普法宣传新路径
2024-10-24 16:28:35      来源:绿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在云南边境,有这样一个地方,山峦叠翠,绿道绵延,流水淙淙,这里世代居住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高达97.32%,哈尼族占比高达86.45%。这里便是被誉为“天空之城”“天然氧吧”的绿春县。在这里,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如何更好普及退役军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结合县情走出了自己的径路。

“接地气”普法深入人心

在绿春县,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肩背双肩包,里面鼓鼓囊囊的装着退役军人相关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小册子。他们奔走在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出入于群众院落,用民族语言向群众解释着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

“退役军人相关法律法规很多,法条晦涩难懂,加之一些民族村寨语言不通,普法更加困难。但如果用民族语言和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普及,效果会更好一些。”这是绿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探索边疆少数民族普法方法时,总结出的朴素且实用的经验。

近年来,该局通过“理论+阵地、理论+故事”“一把手”深入边境村等方式,开展退役军人法律法规进村宣传、理论课堂等活动。截至2024年10月,到边境宣传、政策宣讲进乡村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册,成为推进退役军人法律法规普法宣传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绿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构建“1+N”宣传模式(1个退役军人事务局+N个县属部门),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会同当地县属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推行“走访+宣传”模式,通过分享退役军人军旅生活和退役后的经历,不仅提高了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和普及率,还增强了退役军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解水平。

“民族+双语宣讲”“1+N”宣传模式的不断推进,曾经的“普法”短板边境乡村,成为普及退役军人相关法律法规的新阵地,做到边疆普法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

普法宣传激活“红色细胞”

乡村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法治建设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绿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1+2”宣传模式(1个退役军人事务局,乡级、村级2个退役军人服务站),以“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发挥退役军人资源优势,围绕区域发展需求、辖区退役军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不同普法对象、群体提供“接单”“分诊”“派单”个性化普及退役军人相关法律法规服务。

该局结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基层阵地,积极动员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当地退役军人,将普法宣传与民族传统节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征兵宣传日等活动有机融合,走上街头、走进商铺、学校、乡村等开展普法宣传8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册,受益人数1万余人。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注入退役军人“新鲜血液”,为推动形成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中不断激活退役军人“红色细胞”。

绿春县地处祖国边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绿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宣传退役军人相关政策法规中,全力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把法律的种子播撒到了人民心中。紧紧围绕红河州打造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全面融合,让边疆少数民族村民更具幸福感。(绿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稿)

编辑:朱俊杰 责任编辑:曹月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