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灯塔 学习的楷模——2023年度大理州最美退役军人
2024-10-24 15:39:38      来源:大理州退役军人事务局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身着戎装,他(她)们是部队骨干,离开军营,是行业翘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对退役军人典型挖掘、培养、宣传力度,褒扬彰显退役军人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2023年度,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白族自治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大理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联合选树了10名“最美退役军人”,他(她)们中,有基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兵支书”,有用爱和坚守点亮幼儿梦想的“兵妈妈”,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驾校校长,有宣传战线的“笔杆子”,有献身“三农”科技的金牌指导员,有致力于乡村旅游开发的致富带头人……他们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他(她)们身上,体现了退役军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反映了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忠诚品格,展现了爱国奉献、岗位建功的昂扬风貌,他(她)们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为民服务的“兵支书”杨利平

杨利平(左一)

自2003年担任村支书以来,杨利平多方积极争取支持,不断改善妙登村基础设施,狠抓党建工作,将妙登村党总支打造成了鹤庆县的党建示范点。

杨利平积极摸索,大胆创新,组织妙登村进行了多次招商引资,引进了四家企业,成立了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财政贴息贷款90万元,通过“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实现村党总支对合作社的控股。目前,该合作社每天用工量300人次,用工补助每人每天100元,并对部分农户进行就业培训,帮助他们获得就业岗位,每人年收入增加1.5万元左右。同时,利用50万元“红色股份”入股鹤庆县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18万元。为此,杨利平荣获“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大理州优秀党务工作者、鹤庆县“产业发展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服务退役军人的“贴心人”姜灿兴

姜灿兴(右一)

姜灿兴一直站在退役军人身边,做他们永远的守护者,任洱源县三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办公室主任后,用心用情建好“退役军人之家”、当好退役军人“贴心人”,走好新时代服务退役军人的长征路,续写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他努力搭建平台,争做服务退役军人的“带头人”。在退役军人服务站达标创建之初,面对创建工作存在的“人员不足、场所不足、经费不足”等现实困难,他按照服务站“五有”标准要求,从组织架构、人员分工、保障经费等方面一点一滴抓起,设置了办公室、服务窗口、信访接待室、健身房、老兵书吧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退役军人服务站达标创建工作,把服务站打造成退役军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一站式服务点。

他积极营造尊重氛围,争做退役军人的“暖心人”,着力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扎实牵头做好“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拥军优属工作,有力促进了“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快速发展。去年以来,累计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问题81项,随着三营镇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有困难找退役军人服务站”已成为三营镇退役军人的共识。

他敢于担当作为,争做退役军人的“排头兵”。他坚持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实行“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包社”的模式,做到辖区退役军人联系“全覆盖”。每年“七一”“八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他都会带头组织全镇退役军人,到施介烈士故居、凤翔红色书屋、洱源县南山革命烈士陵园、施滉故居等红色传承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人民群众的“守护神”王孔学

2013年,王孔学转业时本着为大理做出一些实事的决心,毅然决然放弃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留在大理,走向新的战场,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的王孔学始终发扬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军人严谨、踏实、负责的优良作风体现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时时刻刻展现着军转干部特有的精气神。在清网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警实战大练兵、重大安保维稳等活动督察中表现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王孔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注重锻造,从严要求,扛起督察民警政治责任,坚持督察工作“严”的主基调,敢抓、敢管、敢负责,做到公安工作在哪里,督察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在督察工作中提高自身站位,坚守职责定位,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落实督察责任,用严管厚爱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大理公安系统民警队伍作风建设,严肃了工作纪律,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农”工作中的“绿花”张华志

在宾川县平川镇水保站工作期间,张华志走遍了平川镇14个村委会182个村民小组的山山水水,参与、主持实施了人畜饮水、烟水工程、农田水利、水库水塘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村委会办公楼建设等项目,为山区群众通路、通水、通电、地震恢复重建等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2年,张华志任宾川县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股股长兼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他的足迹踏布宾川县90个村(居)委会,参与和主持实施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冷浸田改造、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在热区宾川高效节水、高标农田、水果科技推广等关键领域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深受各级干部群众好评,是宾川“三农”工作中一朵绽放的“绿花”。

文旅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查国文

查国文作为南涧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开辟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增收致富路。退伍回乡后,查国文自主创业成立了云上小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云上小湾休闲园为主体,主要运营休闲野钓、江上民宿、水上娱乐、旅游观光、美食体验等。休闲园第一期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400㎡钓鱼主篷一个,20㎡的钓棚20个,快艇、路亚艇5艘,容量10吨的污水收集船1艘,运载能力5吨的客运船2艘,吸引了大批游客到“千年彝寨、云上小湾”做客,休闲园日接待旅客量达60人以上。2022年,云上小湾休闲园一开业就火爆“出圈”,北京、四川、昆明等省内外钓友纷纷从远处赶来体验。每逢节假日期间,到休闲园垂钓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2023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800多人次。

查国文在发展壮大公司的同时,抓住南涧县委提出的“飞地经济、跨镇联村、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发展机遇,以“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创新模式进行运营。2022年,云上小湾休闲园与小湾东镇辖区内的岔江、新民、龙门、营盘4个村签订合作协议,以资源入股和100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方式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并按营业额的比例递增式进行分红,带动当地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坚持就近就便用工,固定用工17人,季节性用工130余人,均属当地村民和退役军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增加了收入。

多年来,查国文热心公益事业,不断回馈家乡、回赠社会,积极参与“党员先锋行动”“爱心圆梦行动”,为岔江小学捐赠课桌椅,改善学习环境,给小湾东镇高中毕业生捐赠助学金,帮助困难学子圆梦大学,充分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创业青年的开拓、担当和奉献精神。

书写感人故事的“老班长”王正明

王正明(左一)

他心系国防,情注双拥,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真知笃行。从1981年11月入伍到2023年10月退休,42年来,王正明始终秉承“做好小事情,就是大事业”的理性信念,任劳任怨。他经常深入基层发现、培树、挖掘、撰写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用笔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新时代退役军人画卷,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汇成一曲曲奋进的歌曲,让社会熟知。

2022年,大理州启动全州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王正明全身心投入,及时梳理并提供自己掌握的以往在媒体上刊登的宣传资料和各种双拥工作材料,牵头开展双拥模范创建宣传工作和宣传片拍摄工作,为大理州全州双拥模范创建成功贡献了积极力量。4年多来,他亲自撰写脚本,参与拍摄的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人物专题片共有23部,获得《中国退役军人》报刊社“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被大家称赞为“老班长”。

爱岗敬业的一线“老党员”陈应国

陈应国(右一)

1996年,陈应国从部队转业,脱下军装的他,先后在祥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祥云报社、祥云县委新闻中心、《祥云时讯》编辑部、祥云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他拿起笔杆当起记者,用文字记录着时代变迁、岁月更迭。

1997年12月投身新闻工作至今,陈应国时刻坚守在属于自己的“战场”,奔走在宣传一线。他凭借在军队中锤炼出的坚韧品质和敏锐观察力,深入一线、捕捉细节、挖掘真相,抢抓新闻线索,及时宣传报道典型事迹。他的报道深入人心,文字充满力量,深受读者喜爱,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先后有数千件稿件被国家和省州多家媒体采用,并多次被多家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宣传先进个人等。

不论是军人还是记者,陈应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人为乐、常行实事,充分展示出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昂扬风貌和优秀品质。

自力更生的驾校校长张兴华

张兴华(右一)

退役后,张兴华曾在大理兴达机动车检测站工作,期间,他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综合能力。2014年,张兴华转入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2022年,张兴华创办了巍山县扬光机动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扬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重启新征程,开拓新战场,对他来说,选择创业是一种历练,更是一次飞跃。驾校开业时间虽然不长,但走进驾校办公室,墙面却挂满了学员送来的锦旗,一面面锦旗代表的不仅仅是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更是代表了教练们耐心负责的教学与服务态度。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张兴华深知退役军人自主择业的不容易,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公司现有职工25人,共吸纳了5名退伍军人,年营业额400多万,每年为社会培训驾驶员800多人。在张兴华的带领下,这些驾校的退役军人教练们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进驾校,更好地服务巍山人民。

点亮幼儿梦想的“兵妈妈”吕芸

吕芸(左一)

退伍后,吕芸安置到大理市下关一幼工作,曾担任过厨房主管、保健医生、后勤组组长、工会主席等多个职务。

在吕芸的办公室里,食材的单据和检疫报告挂了满墙,作为下关一幼的厨房主管,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吃上可口又健康的饭菜是她的头等大事。吕芸每天的工作从食材检验开始,所有食材送来之后,首先就要过秤确定重量,再检查菜品有没有质量问题,袋装食品确定生产日期,肉类和奶制品还需要商家提供检疫报告。

经过不断历练,不断学习培训,她先后编写了《一幼味道》《停课不停练,美食如此诱惑》《二十四节气食育》等幼儿健康书籍,走出了食品安全管理的“6T”之路,下关一幼被评为“食品安全示范校”。

吕芸用退役军人的热忱与热爱,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阳光和希望,她是一位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兵妈妈”。

干实事勇担当的党支部书记彭成

彭成(左四)

2007年,彭成毅然放弃了自己经营的事业,担任弥渡县波罗邑村党支部书记。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他理清了波罗邑村的发展思路,理顺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波罗邑村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前列。

2010年,彭成担任弥渡县东风村党总支书记一职。他以大无畏的气魄,干事创业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2014年以来,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投资2700多万元,实现村庄道路全面硬化,户户通混凝土路面,修建农田引水三面光沟渠9条12.3公里,农田建设实现旱涝保收。他和村两委因地制宜制定了“种粮稳村、经济种养业富村、支柱产业兴村”的产业发展战略,带头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养殖户40余户,全村年出栏肥猪3500余头,产值达140多万元,同时发展种植业,全村种植葡萄700余亩、李子500余亩、枇杷200余亩、大蒜1000余亩。(大理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供稿)

编辑:朱俊杰 责任编辑:曹月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