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证看待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
2024-10-23 16:58:08      来源:镇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加强对退役军人的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是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一体两面。对退役军人进行精神激励、慰问,不仅能够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充分调动退役军人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性,也能在社会上营造出崇军、拥军、爱军的良好氛围,真正使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作为激励退役军人的重要手段,各具特色,相辅相成。荣誉激励主要通过表彰和肯定退役军人的贡献与牺牲,强化其荣誉感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和积极性。物质激励则通过提供经济补偿、就业机会及其他物质福利,助力退役军人解决现实生活难题,提升其生活质量。从辩证角度审视这两种激励方式,有助于全面把握其各自优势与局限,进而更有效地制定激励政策,切实激发退役军人的积极性。协调运用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有助于推动退役军人实现社会融入与心理康复,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荣誉激励的引领作用,同时注重物质激励的保障功能,确保退役军人在社会发展中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为国家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荣誉激励机制主要侧向于精神层面的认同与敬意。例如,为退役军人家庭颁发光荣牌,寄送春节慰问信,邀请杰出退役军人代表出席国家、地方及军队的重大庆典与纪念活动。此外,还邀请退役军人参与“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公务员”等荣誉评选,广泛传播优秀典型的光辉事迹,拓展荣誉优待的广度与深度,有助于激发退役军人的内在动力,增强退役军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退役军人保障法》明确规定:“退役军人安置地人民政府在接收退役军人时,应当为退役军人举行欢迎仪式。”;“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军人的每一分付出,党和国家都不会忘记。光荣牌承载着党和政府赋予军人家庭厚重的社会荣誉,起着温暖凝聚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无法用金钱或物质来衡量。为“光荣之家”送上光荣牌,体现了全社会对军人家庭的尊崇和爱戴;让“光荣之家”亮出属于自己的荣光,有利于在社会上进一步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更有助于勉励这些有着光荣传统的家庭成员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争先创优,争当名副其实的光荣人家。定期走访慰问退役军人,以实际行动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增强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切实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退役军人保障法》还规定,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编辑录入地方志。将退役军人的贡献载入地方史志,更彰显了他们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激励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引导退役军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广大退役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退役安置、一次性经济补偿、抚恤优待、职业发展规划、技能培训机会以及就业推荐服务等方式,表彰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的贡献和牺牲,所提供的经济上的实惠和补助。这种激励方式旨在激发退役军人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使他们在离开军队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还能在职业发展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社会的认同感。

《退役军人安置条例》规定“对自主就业的退役军士和义务兵,根据其服现役年限发放一次性退役金。”发放一次性退役金是国家对退役军人服役期间无私奉献、英勇担当的高度肯定是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深情关怀与切实回馈,体现了国家对退役军人荣誉和地位的重视,也是助力退役军人开启新征程的有力支持。通过这一形式,国家向全社会传递出尊重军人、优待退役军人的鲜明信号,有助于营造拥军优属、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发放一次性退役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退役军人退役初期的经济压力,为其顺利过渡到新的生活阶段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更是对退役军人权益的有力保障,助力其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退役军人安置条例》还规定“对自主就业的退役军士和义务兵,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补助标准及发放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向全社会传递出国家对退役军人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有助于提升退役军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对国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还促进了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国家为退役军人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和资源保障。地方政府在提供一次性经济补助的同时,还会配套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竞争力,激发退役军人的创业热情,还能够为其在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有利条件,推动退役军人从军事人力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退役军人在军队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回到地方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退役军人事务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成因错综复杂,加强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与保障工作,及时传达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怀,大力营造尊崇氛围,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回应好他们的正常利益诉求,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激发广大退役军人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更好立足新岗位、建功新时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是相辅相成的。物质激励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物质支持,而荣誉激励则增强了他们的精神力量和归属感。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完整体系。

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物质激励的落实可以激发退役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荣誉激励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荣誉激励的强化可以提升退役军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从而推动物质激励的更好落实。

因此,我们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来审视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在具体实践中,应针对退役军人的个体特点及实际需求,巧妙地运用物质激励与荣誉激励,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效果。政府与社会各界需携手并进,共同构建完善的激励体系,不仅为退役军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更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精神尊重与高度认可。

编辑:昝娟娟 责任编辑: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