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铁路,是一个历史名词,指从石屏到西双版纳佛海的铁路。佛海,即今天的勐海县。1940年初,当时的云南地方政府计划修筑这条铁路.筹备了三年,1943年开始付诸实施,但仅仅进行了线路勘测,就再也没有下文,这条铁路就此搁置。但它的设想,却一直存在于云南人民心中,80年后,一条崭新的铁路——中老铁路终于经过当年“石佛铁路”勘测过的大部分地区——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并有所延伸,直达老挝首都万象。实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铁路梦想。2021年12月3日,中国昆明站内的复兴号“绿巨人”、老挝万象站内的“澜沧号”动车组列车缓缓开动,一条跨越山河的“友谊之路”正式开通。中老铁路把云南和东南亚连接起来,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今天,首发列车的汽笛声还在耳边回荡,一晃两年过去,“中老铁路+中欧班列”、“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中老、中越铁路国际冷链货运班列等相继开行,运输秩序日益成熟,它已成为我国出境铁路最繁忙的一条铁路。它不仅加速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还是泛亚铁路网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其对接,延长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的铁路线。未来,在完成老泰铁路换装工程,并启动中老泰连接线建设后,中国将增加一个绕过马六甲海峡的南向入海通道。这也是当年修筑石佛铁路最远大的设想,今天,通过中老铁路的运行,正在成为现实。
从铁路本身意义来讲,中老铁路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和管理标准,通过两年的运行,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日臻成熟。它迈出了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 中老铁路两年的运行,极大地改善了老挝现有的交通现状,为老挝人民开辟了一条通往发展和繁荣的新道路,也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助力老挝经济迈上新台阶。我们不多说它了,就说我们云南,何尝不也是如此呢?中老铁路经过的玉溪、普洱、西双版纳,也是加速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遥想当年,在计划修筑石佛铁路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曾受命对石佛铁路经过的地区进行社会调查,调查队是怎样走到佛海的?原来,他们是乘车到玉溪后,就靠骑马、步行,一直走到西双版纳。调查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风俗、语言服饰、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思茅(今普洱)这个云南的第三大商埠开通铁路,则它将是滇南最繁盛的内外交通门户;对车里,即今天的景洪,云南唯一有大江——澜沧江贯穿的城市,将是我国经营南洋群岛和暹罗{泰国}的前哨。一句话,石佛铁路的开通,可以通过滇边而达出海口。
清朝末年,一位叫徐继畲的普洱人。他从越南的海防出发,乘坐滇越铁路的火车回昆明。那时滇越铁路刚刚通车不久,线路还不稳定,为了保证安全,客车只是白天运行。第一天从越南海防到中国的河口,第二天从河口到开远,第三天从开远到昆明,火车时速仅仅25公里。尽管如此,三天就到达昆明,速度够快了。而从昆明到普洱,那时无公路,要走古老的茶马古道,徐继畲又坐轿,又骑马,有时还要步行,用去了八天的时间,因而他发出“熔铁为路,以速其行”这样的感叹和希望,但愿他的家乡——普洱也能通铁路,缩短旅程。这个徐继畲,代表普洱人的铁路梦,一梦就是上百年!今天,中老铁路经过普洱,还开设了车站,普洱人的百年铁路梦,实现了。
回眸石佛铁路,西南联大考察团提出的修建石佛铁路的作用,用在中老铁路上,也完全符合。不同的是,中老铁路的作用,还扩展到了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亚欧大通道等,成为促进沿线共同繁荣、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桥梁。比之石佛铁路的作用,不知深远到那里去了。
现今中老铁路的客运也是长盛不衰,两年来,客运人数达到2.4千万人次,在云南,不仅外省旅客到玉溪、普洱和西双版纳旅游,本省的游客也是蜂拥而至这些地方。比过去乘汽车、飞机旅游,方便不少。中老铁路,一站一风景,游客可在沿线的城市逐一浏览,了解、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反过来,游客增多,也给各地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如普洱茶、云南咖啡、墨江紫米等土特产,有更多的人购买,相关产业链正在形成。经济界总爱用GDP来衡量,两年来,中老铁路沿线城市的GDP在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今后,到老挝体验异国风情,领略那里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境外游,亦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过去,有“云南十八怪”之说,其中有一怪是“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这是针对法国在云南经营的滇越铁路而言,这一怪,饱含着云南人民辛酸、无奈,甚至耻辱,今天,我们完全自主的中老铁路,把云南由铁路末端变为铁路前沿,昆明也将成为大型的铁路枢纽城市。这一怪,要改为“云南火车通国外”,它充满着云南人民的自豪、自信和骄傲。中老铁路跨越山海而去,让天涯不再遥远,让思念不再漫长,让历史变为现实,让梦想得以实现,它也将助力沿线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作者周少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