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这十年 | 以严防严管为笔 擘画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
2022-10-20 14:20:17      来源:呈贡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呈贡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法治严管,着力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取得显著成效,呈贡区环境保护工作快速蓬勃发展。

360截图167203305010277

把脉问诊

精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水质检测的数据生成的报告就像我们人体的体检报告一样,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水质的优良,为水环境的治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白志丹对记者说。

白志丹是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呈贡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水质检测工作快十年了,每个月她都会和同事到各个水质检测点位进行现场检测并取样。常规检测的范围包括呈贡区4条入滇河道7个监测断面、8条入滇沟渠、3个小(二)型水库、10个小型库塘。十年间,从一次次检测数据来看,呈贡区水环境质量和水质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整体水质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360截图18210318131043

十年来,呈贡区加强社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刘家营等7个社区饮用水消毒改造工程和段家营、刘家营、雨花3个社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化建设,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不断提升。

十年来,呈贡区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工业废水100%达标排放。

十年来,呈贡区开展水质净化厂及再生水厂提标、市政配套管网建设、管网清淤等相关工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 

十年来,呈贡区深入推进滇池保护治理,落实河(湖)长制和河道生态补偿,持续开展3条入滇河道和8条沟渠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清淤、河堤改造、景观提升,河道断面达标率提升至 83.33%。

......

一组组数据精准地反映着呈贡区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的成效,“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已经实现,呈贡区水环境质量和水质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360截图17860601103120132

金秋十月,漫步在斗南湿地公园,经过处理净化后的水汩汩地流进滇池,水面碧波荡漾,几只先头部队的红嘴鸥已在岸边嬉戏觅食。白志丹在现场检测了这里水质后说:“这次水质的透明度比上一次要好一些。在我工作期间,滇池的水质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清,相信未来我们呈贡的水质状况也会越来越好”。

多措并举

守住云上清风、朗朗晴空

老丁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每天早上都会围着洛龙公园跑上两圈。每天跑步前他都会抬头瞅瞅那片“昆明蓝”,不用看天气预报的空气质量指数,就知道今天也一定是一个优良天。

“户外运动嘛,还是比较看重空气质量的,以前在北方的时候经常因为雾霾被迫放弃户外运动的计划,在呈贡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老丁对记者说。

360截图17401202111117101

自2013年呈贡新区国控空气自动站正式运行以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74%。6项主要污染物除臭氧外,其余主要污染物浓度较2013年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分别下降43.8%、38.7%、19.1%、44.3%、33.3%,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从3.73下降到2.85,下降23.6%。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始终领跑昆明市主城五区。

“放心呼吸”的自由与十年间呈贡区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是分不开的。

360截图17401202777497

十年来,呈贡区强化工业企业源头管控,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新建7个PM空气自动监测站、4个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监测微型站和1个大气环境激光雷达扫描站,引入无人机航拍,提高大气污染源识别分析能力;加强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垃圾秸秆违规焚烧及重点废气排放企业的监管;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完成10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严格落实禁燃区管理规定,开展油烟污染整治,全面排查辖区餐饮企业环保手续办理和油烟污染防治情况;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机制,持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这一系列饱含汗水的举措,是确保蓝天常驻的重要支撑。

“早上到洛龙公园跑跑步,晚饭后就到家附近的口袋公园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舒畅不少”。老丁一边跑一边对记者说。

360截图18750623396493

身处呈贡,就如同置身在一个天然氧吧,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不仅扮靓了城市环境,也为空气质量的改善出了不小的力。将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呈贡人民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自由呼吸优质空气的幸福生活。

绿色农业

打造农旅融合新画卷

站在江尾社区“稻穗戏游鱼 风吹泥土芳”的稻田旁,王女士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白茫茫看不到头的蔬菜花卉大棚。

江尾社区毗邻滇池东岸,世代以种植水稻、蔬菜和打渔为生。大棚种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会对土壤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经过污染土壤后的灌溉用水流入滇池,又会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60截图17460417247045

十年来,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动退出原有的蔬菜花卉种植,建设以“稻鱼共生、科普研学、技术示范培训、农耕节庆、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共享农场”为主题的农业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园项目,发展农旅产业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让滇池和土地慢慢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功能。

除此之外,十年来,呈贡区完成辖区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省控监测点位设置,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完成 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及疑似涉重金属企业全口径排查,完成农用地污染地块详查,完成辖区疑似污染地块梳理排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城乡规划清单;严控涉重金属项目环境准入,大力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化工作;建立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间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有计划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不断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实现辖区6个街道范围内无全口径涉镉、涉重金属企业,无“6+1”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2021年耕地土壤取样化验结果分析,无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情况。

360截图16720402283668

“捞鱼、挖洋芋、抖谷子...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庄稼生态又绿色,这片土地也给我们提供了回归田园生活的乐园。你看,那儿还有几只白鹭也来凑热闹了”。王女士站在稻田畔,看着现在的江尾社区,一幅水清、花香、生态美的农旅融合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360截图1814122061527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呈贡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和环保督察整改为重要抓手,持续着力提升环保执法监管、环保宣传教育水平和成效,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呈贡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漫步呈贡城区,天蓝景绿;置身滇池东岸,水清鸟腾。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也是呈贡区擘画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