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一:原始境界,烧纸、焚香、磕头,这类的祭扫,特别是在山区,往往会引发山火,甚至于因此而烧毁大片森林,“讲文明”之时,往往会引发“不文明”。
境界二:当代境界,近年来不少人家积极践行绿色祭扫、低碳祭扫,推出鲜花、卡片、黄丝带祭扫“新三样”,这其间,尤其是来自官方的行政命令“严禁燃放爆竹”,你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的进步。
在这里,我想“小心求证,大胆猜想”的是“境界三”,即“文明祭扫”。
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社会大变革,人们正在从小农社会迈向“信息时代”。过去,你我他,先人的坟墓可能就在家门口,多在一两里的路程;而如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家庭,或人在山东,先人的坟墓在山西,或人在河南,先人的坟墓在河北,或人在广东,先人的坟墓在广西,而汽车时代,常常是清明、冬至,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怎一个“堵”字了得?!其实,有多少人知晓自己“爷爷的爷爷的坟墓”在何方?反观之,即便是鲜花、卡片、黄丝带祭扫,对于逝者而言,他们收益几何,倒头来只是生者心灵上得以安慰,而已而已。
未来的“文明祭扫”,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文明的程度会更高。未来,坟墓可能越来越少,这里且不说“占地”,关键是给后人的祭扫活动带来诸多的不便,所以,有的人选择海葬、湖葬、林葬而不再有坟墓,每逢清明、冬至,子孙们只要“遥望星空”,站在家门口便可祭扫;果如是,也就不需要什么“鲜花、卡片、黄丝带”。那个时代,人们更多的,或许就是在清明、冬至开一个“家庭追思会”,追思一下先人恩德,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