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昆明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2019-12-01 15:59:53      来源:昆明市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昆明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了新的发展篇章,经济总体呈现增速换档、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实现飞跃

70年来,昆明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经济总量实现从几亿到千亿的历史性跨越。1952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56亿元,1978年提高到15.06亿元,1990年跨过百亿元大关达115.26亿元,从亿元到百亿元用了38年;2005年跃升千亿元达1080.13亿元,从百亿元到千亿元只用了15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2年、2015年、2018年分别跃上3、4、5千亿元新台阶,2018年达5206.90亿元,与1952年相比,按不变价计算,实际增长543倍,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7位,西部省会城市第3位。

二、经济增速稳步提升

70年来,昆明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52-2018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0%,增速比全国(8.1%)快1.9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昆明市经济发展明显提速,1979年-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2.8%,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经济增速比“十一五”时期放缓,但仍保持年均11.4%的两位数增长。2018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位。

三、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万美元台阶

70年来,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昆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1952年,昆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83元,1985年跨越千元大关达1055元,1997年首次突破万元至10957元,2018年达7638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1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1543美元。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952年的178倍,年均增长8.2%。其中1979-201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高于1953‐1978年年均增长(4.9%)5.5个百分点。

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70年来,昆明市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为主的“一二三”型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以工业为主的“二一三”、“二三一”型结构,再向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昆明市呈现出农业为主体,工业、服务业相对滞后的“一二三”产业格局,195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9.0:34.2:26.8。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持续提高,由1953年的38.7%提高到1977年的65.8%,产业结构为“二一三”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提升,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导作用日益突出。1999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5.9%,产业结构转变为“三二一”。2009年以来,昆明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稳定在50%以上,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0.4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946.7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807倍,年均增长10.7%。

五、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70年来,昆明市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持续发展壮大。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31.52亿元。随着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实生效,非公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成倍增长。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达2390.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2011年的2.02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9%,比2008年上升2.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六、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70年来,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持续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稳定器”和“助推器”的突出作用。2018年,昆明市以占全省5.3%的国土承载全省14.2%的人口、创造全省29.1%的经济总量,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8%。

七、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70年来,昆明市区域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协调性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官渡区成为云南省及昆明市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县区。2017年,五华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2018年,盘龙区和西山区GDP超过500亿元;呈贡区、晋宁区、宜良县、嵩明县、安宁市GDP超过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区与最低的县区的比值为7.1:1,比2000年(8.1:1)差距缩小。

八、就业结构更加优化

70年来,随着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全市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独具优势,全市服务业蓬勃发展,为保证人口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175.39万人扩大到2018年的448.01万人,增加了272.62万人。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由1978年的62.1:24.8:13.1调整为2018年的25.4:18.5:56.1。2018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1978年分别下降36.7和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4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70年来昆明经济发展沧桑巨变,成就辉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发展,着力解决当前全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田海燕 责任编辑:田海燕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