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做到简明易行,保证整改中制定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在撰写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剖析材料时,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整改措施存在空洞、笼统、模糊现象,看似全面深入,实际上由于自由裁量空间大,落实效果被打折扣。有的单位和个人担心对上级指示精神进行分解细化要承担责任,怕担风险、怕出问题,所以整改措施重形式轻内容,大而化之,细化整改的有效举措不够,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这些剖析材料谈认识谈意义的“水货”偏多,而缺少被分解细化的“干货”。管用、实用、好用不够,削弱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克服和纠正这些问题,应多些刚性细则,少些弹性表述。
整改措施是否细化,看似只是一个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实则反映了工作责任感的强弱和工作作风的优劣。无论多么深刻的认识,无论下了多大的决心,如果缺少被分解细化的具体步骤,没有严格认真地执行,那么不管多么科学宏伟的战略决策,也很难把纸上写的变成现实。
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在新形势下,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细化整改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整改的措施和办法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要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做到简明易行,保证整改中制定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应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把大的原则变成小的步骤,把大的目标任务细化为一条条具体措施,真正在求真务实上做表率、在真抓实干上用真功、在务求实效上下气力,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