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云南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泰国前副总理沙哈·班迪坤说,过去50年间,泰中两国始终紧密携手,特别是泰国与云南省保持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此前在昆明出席数字经济相关活动时,沙哈·班迪坤深切感受到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他说,期待泰国与中国尤其是与云南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展开更为全面、深入的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续写泰中友好合作的崭新篇章。
“云南作为中国与东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在老中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社会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吴沙万·天特翁萨说,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老挝磨丁经济特区吸引众多企业,以及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老挝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老中铁路上人畅行、货畅通,为老挝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吴沙万·天特翁萨说,日前,他们到访昆明,与云南智库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在陆港经济、跨境通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深入合作研究,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斯里兰卡茶商沐阳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因为茶,他在中国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也和中国朋友在茶叶中找到了共同语言。“云南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好茶,更向世界敞开了共享发展机遇的大门。”沐阳说,希望借助中国—南亚博览会平台与云南续写茶缘。
柬埔寨医疗工作者赵志峰在四川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选择到昆明安家立业。最近,他正投身于一项特别的志愿服务——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一群来自柬埔寨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帮助。这些孩子因中柬医疗合作项目来到云南接受免费治疗。“当看到柬埔寨患儿在中国得到贴心的治疗,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医疗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祉。云南将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医疗交流合作,这正是我所期待的。”赵志峰说,医疗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为双方群众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尼泊尔《贾纳阿斯塔民族周刊》特约记者比拉特・阿努帕姆长期关注尼中交往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了实打实的发展机遇。”比拉特说,在尼泊尔,尼中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备受关注,这些合作将促进互联互通,有力推动尼中贸易、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另外,他特别希望通过云南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他说:“我将关注今年的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期望从中汲取更多关于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及现代化发展的宝贵经验。”
云南是让人愿意扎根的家园
来自泰国的陈慕筠博士在云南生活了10多年。她说,云南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文化,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云南的贸易、旅游、教育等领域都充满了合作潜力。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外国人来说,在这里创业、工作、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可能性。云南不仅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更是让人愿意扎根的家园。”陈慕筠说。
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缅籍海外传播官龙威说,云南正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枢纽,这让生活在云南的外国朋友更加坚信:这里不仅有七彩的美景,更有共享发展的无限机遇。龙威期待,把美丽中国七彩云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法国人文森特钟情于云南的山水花草和山珍野果。他2014年定居昆明,经营一家法式烘焙西餐厅,将本地食材融入创新菜品。文森特说,10年前,昆明的法国烘焙市场还很小,如今他的餐厅生意越做越大,门店消费、外卖、批发订单都有,餐厅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客人。“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多元多彩是其鲜明的标签。由衷希望云南引入更多与法国相关的人文活动,为这片土地注入更加斑斓的色彩。”文森特说。
昆明染布巷里,一家越南面包小店有着不少忠实食客,其中有昆明本地人、各地游客,也有越南留学生和商人。店主冯娟生于越侨家庭,她自幼看父母做越南面包,耳濡目染,创业时选择把这份“家里的美食”传承下去。今年,冯娟新开了米线铺子,推出了越南烤肉米线等美食。小小的餐饮店承载着冯娟大大的梦想:“希望把越南小吃店做大,让更多人品尝地道的越南美食,也让这份跨越国界的温暖在昆明的小巷里延续下去。”(云南日报 记者刘子语 韩成圆 郭瑶 杨春梅 胡丽仙 李吒 陈晨 李玲 郭小榕 张莹琳 黄议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