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云南省部分州市也受到影响。地震发生后,可能出现饮水、食品、住宿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差,苍蝇、老鼠等病媒生物数量增加等多种紧急状况,如何科学防范传染病发生风险?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大家准备了这份灾后防病指南,一起来了解一下。
肠道传染病
地震过后,受灾地因水源地破坏,水体污染,易发生甲肝、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诺如病毒感染胃肠炎等肠道传染病。
1.保护水源,不喝生水。要避免生活垃圾、排泄物等对水源造成污染,用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对水源进行消毒。饮用、洗菜和烹饪食物尽可能选用瓶装水或彻底烧开的水。
2.不吃腐败食品,不吃凉拌菜。食物要烧熟煮透,不吃凉拌食品,不吃出现腐败、怪味的食物以及死因不明的动物,生吃瓜果要用洁净的水洗净或选择削皮后食用。
3.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饭前便后要认真洗手,不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及时杀灭蚊蝇,粪便、垃圾要统一定点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
地震后,临时安置点人员密集,易感人群聚集,通风条件不佳,易出现麻疹、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做好临时安置点通风换气。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向临时安置点管理人员报告,及时隔离安置患者,降低传播扩散风险。
3.做好个人防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临时安置点内采取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虫媒传染病
云南省为蚊传疾病高发省份,近来气温转暖,要谨防蚊虫在灾后环境中滋生,出现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流行期提前现象。
1.清除蚊虫孳生地。灾区要做好翻盆倒罐工作,清除积水和卫生死角,家畜家禽圈棚、下水道、水沟、小水洼要经常洒灭蚊药,尽可能降低蚊媒密度。
2.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建议穿着长袖长裤,避免在草堆、草丛、灌木丛坐卧,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驱蚊水等趋避剂,避免被蚊虫叮咬。
鼠传疾病
地震过后,鼠类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鼠类逃窜期间,人群接触风险上升,易出现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鼠传疾病。
1.避免接触鼠类:不要在鼠类可能出没的地方停留或休息,如果发现鼠类活动迹象,如鼠洞、鼠粪,要及时避开;如发现死鼠,及时报告专业防疫人员。
2.使用防鼠设施:在居住场所的门窗、下水道等入口处安装防鼠网、挡鼠板等设施,防止鼠类进入室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鼠夹、鼠笼等工具进行灭鼠。
3.清理居住环境:及时清理居住场所周围的杂物、垃圾,减少鼠类的藏身之处和食物来源,将食物妥善存放,避免吸引鼠类。
云南疾控提醒:地震后,建议大家非必要不前往受灾地区。如确需前往,应根据个人需求做好甲肝、霍乱、麻腮风等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