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月下旬云南玉昆队在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完成中超首秀以来,球迷的热情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持续碰撞。蕴含着地方饮食文化与人们情感记忆的米线,成了这座城市的特色名片。在玉溪中心城区大街小巷,米线店随处可见,相伴人们的日常生活。煮米线、凉米线,配以杂酱、焖肉等“帽子”,在人们的一日三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睡眼朦胧的清晨,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是很多当地人唤醒沉睡的味蕾的最佳选择;炎热的夏季,来一碗凉米线,酸甜适中的口感与米线的爽滑,瞬间激活食欲;傍晚,结束一天的忙碌,一家人围坐在米线店里,点上不同口味的米线,在平凡的烟火气里享受温情时光……
热米线: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
对于从小生活在红塔区的球迷白莉莉来说,米线是她童年的美味记忆。小学一年级时,白莉莉考试取得好成绩,父母带她到街边的米线店,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锅米线,看着铜锅里诱人的米线,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她的心里满是期待。一口米线入口,软糯中带着弹牙,鲜香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幸福的滋味就此定格。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米线始终是她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能让她找回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铜锅的材质和设计,使得烹饪过程更加顺畅。站在橱窗前,边等待边欣赏厨师同时掌控着几口铜锅的手艺,那是一种很不错的视觉体验。厨师逐一把控火候、咸淡、作料的多少等细节,根据顾客的口味需求,流水线地往铜锅里添加高汤、猪油、韭菜、鲜肉等,配合着长柄勺来回搅动,一碗碗味道不一的米线盛出上桌。
铜锅受热均匀,能更好地激发出汤底与食材的鲜香,也承载着当地人对传统美味的坚守。在红塔区,红苑小吃的小锅米线、挂狗头小吃店的老玉溪小锅米线和玉春园小吃店的鲜肉米线等多款米线,都选用铜锅烹制。
红苑小吃位于玉溪中心城区许家湾路,店主刘红夫妻俩用猪骨熬制汤底,鲜香浓郁。在铜锅中,米线与鲜肉末、臭豆腐等同煮,充分吸收汤汁精华,出锅的米线入口软糯有嚼劲。住在附近的方先生称赞:“我从他家开店起就吃到现在,整整13年了。他家用小铜锅煮米线,配上高汤和鲜肉,汤很甜,我就喜欢这个味,再搭配上臭豆腐,很过瘾。”
红苑小吃的豆腐米线,加上作料更加诱人。
“老玉溪人就爱一口酱,没有酱总觉得少了点味儿。”老玉溪小锅米线是位于聂耳公园北门外街区的挂狗头小吃店的招牌,用独特的玉溪老酱搭配鲜肉进行烹煮,汤汁醇厚,米线软糯,令人回味。
烫米线将米线汤底的清爽、鲜美进行延伸,同时也为喜欢吃米线又忙于上班的人节约了时间。装有米线的笊篱在滚水中轻轻晃动,1至2分钟后,将已经变软的米线捞起倒入装有配菜的大碗中,浇上汤汁,根据个人口味加以鳝鱼、杂酱等不同种类的“帽子”,再添加适量的辣椒油、葱花等作料,搅拌均匀后就可以享用了。
凉米线:夏日舌尖上的清凉慰藉
炎炎夏日,凉米线是玉溪人消暑解腻的首选,米线店则是红塔区人社交的重要空间。当一碗酸辣爽口的凉米线端上桌时,暑气便随着筷子搅动的节奏悄然消散。许久未见老友,找一家熟悉的米线店,点上几碗凉米线,再配上冰稀饭、木瓜水、豌豆粉,边吃边聊。谈话间,回忆曾经、聊聊当下,喜怒哀乐,都随着米线的香味弥漫开来。
酸醋是决定凉米线口感的关键。它不仅是调味品,更是凉米线的“灵魂”。酸醋的酸度、香气和层次感,直接影响着整碗米线的味道。然而,每一家凉米线店的酸醋味道都不尽相同,这种独特性正是玉溪凉米线文化的魅力所在。
高龙潭凉米线店位于玉溪高新区高龙潭,店面虽小,却以其独特的口感吸引了无数食客。每天清晨,店铺一开便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老板李丹告诉记者,高龙潭凉米线的秘诀在于自制的酸醋。
高龙潭凉米线店的凉米线色香味俱全。
李丹为软糯的米线浇上一勺灵魂汤汁。
“酸醋是凉米线的灵魂,我们每天都会根据天气和温度调整酸醋的配方,确保口感始终如一。”李丹说道。每天早晨,她到店的第一件事就是品尝酸醋的味道,只有得到她味觉的认可,酸汤才能端上桌给顾客。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正是高龙潭凉米线多年来深受食客喜爱的原因。
在玉溪人心中,“洪记”二字就是凉米线的代名词。这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店藏身于老街新兴路,房屋虽老旧,却日日人头攒动。洪记凉米线的米线弹牙,浇头铺满杂酱、韭菜、豌豆粉和辣椒油,最绝的是那一勺秘制酸汤,香气扑鼻,酸甜适中。凉米线的酸汤清爽开胃,搭配细腻的米线和丰富的配菜,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酸、辣、香的完美融合。许多老顾客表示,吃洪记凉米线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无论是高龙潭凉米线,还是洪记凉米线,凭借独特的自制醋,在食客心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家里,在街区,在平日的饭桌上,在客堂里的酒席中……人们对米线的喜欢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深深融入生活,成为情感的寄托。米线承载着玉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几代人儿时的温暖印记、日常的烟火温情、社交的独特纽带。在中超赛事激情燃烧的日子里,玉溪米线将以丰富多样的品种,吸引各地球迷走进城中大街小巷,一饱口福。(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思思 沈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