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岗乡:稻虾共养 “钳”住乡村振兴新机遇
2025-03-31 15:25:01      来源:景洪市融媒体中心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稻田上,大渡岗乡大荒田村委会高粱村小组的稻田便热闹起来。养殖户们熟练地拉起沉甸甸的地笼,肥硕的小龙虾在笼中翻腾跳跃,仿佛在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

两小时后,一辆面包车满载着700余公斤的小龙虾疾驰而去,用不了多久,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将出现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消费者的餐桌上,满足大家尝鲜的味蕾。

“今天总共收入7万元,每家差不多能分1万元!这小龙虾,真是给咱们带来了增收的新机遇!”养殖户们围在一起,一边摩挲着账本,一边兴奋地交流着,脸上的笑容比晨光还要灿烂。

破局:“荒田” 变身 “黄金塘”

曾经的大荒田村委会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以种植水稻、茶叶和养殖土鸡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村民增收困难。2023年,在大渡岗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荒田村委会依托本地优质的水土资源,引入“稻虾共养”生态模式,采用“一季稻、两季虾”的轮作方式,开启小龙虾和红螯螯虾养殖。如今,小龙虾和红螯螯虾每季亩产量都稳定在80公斤左右,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以前我家只种水稻,收入不高,现在尝试‘稻虾共养’,收入翻了十多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大荒田村委会高粱村小组养殖户卿玉山感慨地说。

创新:“一田三产”激活乡村经济

稻因虾而香,虾因稻而肥。在“稻虾共养”模式下,小龙虾摄食稻田里的微生物、杂草和害虫,同时其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有机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以稻养虾、以虾促稻、粮虾双赢”。为从源头保证质量,大荒田村委会还积极探索虾苗培育,通过自主育苗,降低了30%的虾苗引入成本,从源头把控了虾苗质量,保障了供应。

“这个季节,小龙虾上市量有限,需求量大,价格很不错。”养殖户高兴地介绍道。大荒田村委会巧用气候优势,将小龙虾上市时间定在春冬两季,精准填补市场“空档期”。这段时期小龙虾供应相对稀缺,根据虾的大小,每公斤售价在80元至140元之间,价格优势显著。此外,立足“稻虾”特色养殖,当地村民还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探索创新农家乐经营方式,开发出一系列小龙虾菜品,让小龙虾“游”上了春日的餐桌,“文旅之风”也顺势吹进了大荒田村。

“一水两用、一田三收”,通过“稻虾共养”,大荒田村委会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飞跃: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新生

为推进产业规范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群众增收,大荒田村党总支7名党员带头成立青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稻虾共养”模式,在660余亩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小龙虾成熟的2个月内,每天产量在700公斤左右,日均收入约7万元。

“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学,大家一起富。村干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员联户’机制,了解村民需求,帮大家解决养殖上的难题。在党建引领下,大荒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大荒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卿玉华介绍,在“党旗红”引领“产业兴”的生动实践中,村民从一筐筐鲜活的小龙虾里,看到了“家门口”致富的希望,纷纷加入稻虾养殖队伍。

如今,“稻虾共养”已成为大渡岗乡的特色产业之一,小龙虾独特的上市时间和严格的品质管控,成为其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大渡岗乡将立足本土特色,借助‘茶文旅’融合优势,打造‘小龙虾+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三产融合新路径。以虾为媒介,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吸引更多文旅、物流企业落地生根,让小龙虾‘钳’动文旅新引擎,‘钳’住乡村振兴新机遇。”大渡岗乡副乡长岩色囡说。(全媒体记者廖丽玲 实习记者谢鸿 通讯员何宇杰

编辑: 周姝雅 责任编辑: 钱嘉榀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