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 安宁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2025-03-31 08:22:10      来源:昆明信息港

“油墨制作很简单,只需按比例放入原料进行搅拌,因此企业职工大部分是残疾人。”“油墨制作不简单,原料配比需精确到毫克,企业拥有3项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昆明森慧油墨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光口中的“简单与不简单”,正是企业凭借创新,从低谷到年产值3000万元的过程。

无独有偶。西南铜业采用世界领先的热态三联炉短流程工艺,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全球铜冶炼企业电解系统单体产量规模第一。

在安宁市,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规上企业,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核心驱动力,企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重塑竞争优势,实现“老树发新芽”。

去年以来,安宁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培育创新主体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市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正在这片热土开花结果。

创新活水奔涌 发展引擎不熄

在昆明森慧油墨工贸有限公司并不宽敞的厂房里,杨光正在与工人沟通原料配比问题,一桶桶制作好的油墨即将装上货车,运往昆明主城区。厂房的尽头,一间玻璃房光明敞亮,成百上千瓶实验油墨依次摆放,有配比成功的,也有将被销毁的。

“在这里制作配方好比在实验室做试验,用滴管等仪器把油墨配比精准,多0.01克都不行。”杨光介绍,在2014年时,由于油墨制作技术落后,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当时,公司向各大高校招聘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新产品研发。经过日复一日不断试验,最终,企业研发出的水性油墨以其独特优势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企业活了。一项项实用新型专利让这家公司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云南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谈到聘用残疾人员工,杨光表示,企业将在今年扩产,仍会聘用残疾人员工。

在安宁产业园区,利用科技创新、数字创新、绿色创新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西南铜业搬迁项目电解厂车间,机械臂正流畅而高效地进行阴极剥片作业。放眼望去,整个车间全是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工厂截然不同。

自2023年2月26日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开工,企业先后克服点多、线长、面广、时间紧以及雨季露天作业等诸多困难,缩短建设周期,12个关键里程碑节点较计划全部提前完成,是同行业同等规模工期最短的。

“西南铜业是传统的铜冶类企业,通过搬迁改造,我们把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到了实处。”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党政负责人张体富介绍,自2024年10月全面投产以来,西南铜业采用世界领先的“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热态三联炉短流程工艺,全流程应用智能场景,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全球铜冶炼企业电解系统单体产量规模第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昆明金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创新研发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丝、埋弧焊丝等多项先进的新产品及新技术,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国内外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公司大楼一楼的墙上,挂着数十张企业获得的专利证书。董事长助理王洪东对此如数家珍:“公司产品西南市场占有率约为60%,拥有行业内先进的精密层绕成盘工艺技术、超低氢高韧性药芯焊丝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获取专利技术22项,产品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桥梁工程、钢结构、轨道交通、石油化工、压力容器、机械制造等领域,深受我国西南地区以及南亚各国客户好评。”

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滚滚浪潮,创新与实践带动企业将压力变为动力、将短板变为潜能,在竞争中存活并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乃至成为行业翘楚。

创新硕果累累 活力加速释放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宁市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对辖区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并联动各街道、园区,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库,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企业升规纳统。

安宁市及时兑现创新发展奖补资金615万元,打造科技服务品牌,优化微信群服务,主动为科技企业和人才提供政策推送、专题培训、上门辅导等服务。

2024年,安宁市向省科技厅推荐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5项、工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计划项目5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专项项目8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项,推荐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22人、省级科技特派团1个。

此外,安宁市持续打造一流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围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领、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5个方面,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安宁发展的最强音和主旋律,通过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级,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科技支撑。(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

编辑: 钱嘉榀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