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北岸广龙抚海湾湿地公园。 云南日报记者 胡妤雅 摄 云铝阳宗海园区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本报记者 陈飞 摄
今日视点
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是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云南省代表团代表认真履职,共向大会提出议案9件、建议357件,其中以全团名义向大会提交议案9件、建议20件,充分体现了代表心怀国是、情系民生的责任和担当,传递出云南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期盼。
结合“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发出云南声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编制即将谋划启动,新一轮的发展“谋篇布局”蕴含着巨大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
今年云南省代表团提出的20件全团建议,选题遵循“事权在国家、立足云南实际、着眼全国大局、促进云南发展”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精准反映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内容包括中老铁路沿线旅游带打造、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调整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支持云南省磷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建设滇系种业基地等,有利于争取国家层面的关注与支持,对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实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全团建议凝聚着代表团全体代表的智慧,结合了‘国之大者’和‘省之要事’,承载云岭各族群众的发展期盼。”云南省代表团议案工作组负责人介绍,今年代表团提出议案建议的数量与上一年相比基本持平,质量进一步提升,含金量高、分量足。
紧扣云南发展关键,建议“掷地有声”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当前,云南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希望国家考虑云南等西部省份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实际情况,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方面,从产业领域、培育名额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支持云南发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从20件全团建议的内容看,涉及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的占近一半,反映出云南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决心和需求。
更团结、更美丽、更开放——近年来,云南“三个定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更加期待新进展。“把中老铁路沿线旅游带打造为全国首个跨境旅游示范带”“健全珠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支持力度”“把云南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加大云南省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力度”……不少全团建议立足云南省情实际,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
代表们表示,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推动解决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发挥积极作用。
代表工作上台阶,履职成效新提升
高质量的代表建议,能成为推动发展的“金点子”。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云南省代表团全体代表共提出议案9件(其中全团议案8件),建议368件(其中全团建议23件,闭会期间4件),有5件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务实高效,促进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实施,有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在云南的落地落实。
代表履职成效的提升离不开有力有效的服务保障。近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围绕保障和促进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学习培训,不断丰富和拓展代表联系群众渠道,认真做好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工作。去年,先后组织在滇全国人大代表43人(次)参加全国人大举办的五期线下集中专题学习培训班,专门针对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提供具体指导、组织相关论证。同时,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做好向代表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建议等工作,及时向代表提供相关信息资料,通报重要情况,保障代表知情知政。
在组织履职活动方面,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就地就近原则,积极组织在滇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分别围绕我省资源经济发展情况、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情况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围绕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同时,还以代表小组活动形式分别开展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题调研,并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
“有针对性地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各地发展情况和社情民意,为提出高质量建议奠定了扎实基础。”这成为不少代表的共同感受。(云南日报记者 瞿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