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憨镇人居环境日新月异、民族团结氛围日益浓厚。 李维梅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深鼓舞着奋战在全市兴边富民行动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大家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兴边富民工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昆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新篇章。
书写边疆省会城市民族团结时代答卷
近年来,昆明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市发展,从教育浸润、文化共融、经济协同到治理创新,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体系,书写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奋进的时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昆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毕春华表示,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昆明始终牢记“治国必治边”的政治嘱托。近年来,昆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度融合,创新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边疆省会城市“以边护内、以边安内、以边裕内、以边荣内”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征程上,昆明将紧扣“六大行动”深化兴边富民实践:以产业振兴增强“造血功能”。围绕磨憨6个重点村,加快引入民宿、康养等业态,建设高品质旅游民宿,形成“景区化”边境旅游线路;深化与其他边疆地区的经验互鉴,探索“口岸经济”等跨区域协作模式。以治理现代化筑牢安全屏障,完善“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推广“普法强基调解”机制,推动法治力量下沉乡村;深化“五社联动”社区治理,100%社区建立协商议事平台,促进各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以共同体意识凝聚发展合力。实施“团结花开·幸福春城”品牌培塑工程,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开展“互嵌式”发展行动,推动保障性住房、就业服务、医疗保障等政策向边境倾斜。以开放合作拓展兴边格局,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依托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等平台,推动跨境贸易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举办中老边境文化交流节,以“口岸+文旅”讲好睦邻安邻富邻的昆明故事。
近年来,昆明市农业农村局深度融合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民族团结建设一体发展,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迈上新台阶。在融合推进幸福村建设工作中,全力抓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19项指标建设,争取各类资金2.67亿元,整合筹措市级52个部门资金1968.46万元,惠及40余个村(组)的102个民生补短板项目,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达94.09万元,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等9项指标均达100%,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融合推进农文旅发展。精心打造磨憨村“边关风情”、尚勇村“哈尼营地”、尚冈村“醉美傣家”、磨龙村“茶香瑶寨”、曼庄村“田园乡愁”、龙门村“雨林时光”6个具有“一村一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旅游观光、森林休闲、丛林探险等旅游业态已初具规模,吃住行一条龙服务更具水准。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斌表示,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壮大磨憨“土特产”,扎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磨憨建设成为“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市住建系统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的决策部署,以城乡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抓落实。”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绍波表示,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道路建设、改造、提升,加力推进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持续有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房地产用地供应区域及用地时序,储备发展动能。顺应市场需求,结合“旅居云南”,支持鼓励建设高品质、多样化的“好房子”,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为昆明引才留才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提升农房居住品质。持续开展设计下乡、乡村工匠培训等活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房屋建筑风貌、质量安全双改善;助力磨憨边境小城镇试点建设,目前已编制上报磨憨边境小城镇2025年工作方案及重点项目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在项目资金申报、35个试点项目建设推进等方面加强指导帮助,为固边兴边贡献住建力量。
随着昆明托管磨憨,这个边陲小镇迎来发展机遇,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昆明市高度重视磨憨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派昆明市延安医院全面托管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市属7家公立医院与磨憨11家村卫生室结对帮扶共建,通过硬件投入、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措施,快速提升磨憨医疗能力,目前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已达到省级甲等标准。同时,昆明借助磨憨作为中老边境重要口岸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发挥窗口作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医疗技术、中医药发展、人才培养、疾病防控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昆明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许睿表示,昆明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争创一流”的进取心,通过资源下沉、能力提升等举措,巩固周边地区卫生健康防线,让健康昆明品牌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上绽放异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昆明市实施“区对县、校对校、县城对农村”的立体对口帮扶,推动昆三中、云师大附小、中华小学等10所市、区级优质学校一对一帮扶磨憨中小学幼儿园,选派主城区优秀干部和教师到磨憨帮扶支教,从磨憨学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主城区优质学校进行专业进修。同时,对符合相关要求并愿意来昆就读的磨憨学生进行委培。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磨憨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大转变,硬件设施大提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是昆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加快磨憨教育发展,完善磨憨基础教育发展体系,构建磨憨教育“融入昆明、同步发展”格局,确保磨憨教育水平达到昆明市平均水平,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多民族聚居社区,呈贡区洛龙街道洛龙社区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根本遵循,通过党建引领、文化交融、民生服务等实践,推动各民族从“空间互嵌”走向“情感互嵌”,让“四个与共”理念扎根边疆土壤。以发展促团结、以服务聚民心、以法治护和谐,努力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边疆稳、民族和、百姓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逻辑。”洛龙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洛龙社区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石榴籽’般的紧密团结,继续书写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共谋、民生共惠、文化共融、平安共建’的生动实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西南绽放得更加绚烂。”
高质量推进磨憨边境幸福村建设
近年来,五华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作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19项达标建设任务,整合52家区属部门、街道资源力量,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打造集学习培训、交流互动、情感交融等新探索新实践于一体的“1+4”帮带共建机制。
五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静表示,帮带共建尚勇村以来,五华区秉承“高规格、高站位、高标准、高责任、高效率、高频次”原则,2024年推动磨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使得人居环境日新月异、民族团结氛围日益浓厚、各族群众持续增收,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为达成昆明市“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目标,2025年,五华区将持续巩固提升幸福村建设成果,不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产业项目,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落实落地,坚持一切从尚冈村实际出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盘龙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杨锐表示,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对盘龙区和尚冈村来说,是扩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量尺。
边境稳固,固在勠力同心。杨锐说,兴边富民归根到底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打造尚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工作中,盘龙区坚持把民族团结深刻融入帮带共建规划,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基础牢、环境美、党建强”3个方面进行幸福村建设,为“产业兴、生活好、边疆稳”奠定基础。从村容村貌到产业帮扶再到资源配置,如今盘龙区“坚持民生优先”的共识已在尚冈村形成,村民对昆明市和盘龙区的“信任度”逐步转化成“愿意度”,主动干、一起干的劲头越来越大。
西山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何俊表示,西山区将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扎实推进“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磨憨镇磨龙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建设目标,投入1300余万元,实施六大工程项目。帮带共建过程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生活好”与“意识好”同轨、“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为当地村庄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美化绿化亮化以及推进产业发展、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同时,探索民族团结创建新模式,通过系统性帮扶、全链条赋能,让磨龙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由“通道经济”迈向“产业经济”,镌刻下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西山区将继续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加快补齐磨龙村文旅产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谋划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文旅活动,建成一批高品质旅游民宿,新增一批农文旅经营主体,高质量将磨龙村打造为“山里茶香第一村、民族康养目的地”的农文旅融合村,带动当地各族同胞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2023年以来,官渡区全面落实“以城带边、以城兴边”,主动帮带共建磨憨镇曼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实施完成六大类17个项目,创新组织“边BA”篮球赛、“心曼籽相连”夏令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村史馆,推动曼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万元增长到2.3万元,自觉向现代化迈进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具体着力点。”官渡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周乐说,近年来,官渡区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经济方面巩固“5518”产业链体系,深推“五马计划”,保有经营主体43万户;民生方面,保障新居民子女就学10.29万人,建成全省示范站点“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试点建设“互嵌式”社区,吸引168万人共建美好官渡、共享美好未来。官渡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帮带共建工作,持续为各族群众提供均等化服务,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官渡实践。
自2022年帮扶龙门村以来,呈贡区着力做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旅游经济、帮扶教育医疗等各项基础性、保障性、惠民性工作,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面提升龙门村幸福指数。在呈贡区帮助下,龙门村注册成立昆明呈贡龍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龙门村冷库为龙门村发展集体经济、销售农特产品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呈贡区通过在“技”字上出真招、在“售”字上见成效,加快龙门村特色商品销售。
呈贡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潘劲表示,呈贡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嘱托,继续探索和点燃农村旅游经济,做好龙门客栈提升改造。接下来,呈贡区将根据《呈贡区帮带共建龙门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一心、两廊、三区”建设规划,走好文旅融合发展路。聚力打造和实施惠民工程,积极把先进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龙门村幼儿园,实施好“鱼跃龙门、筑梦‘呈’功”教育帮扶计划,在龙门村奏响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协奏曲”。
“作为一名基层民族工作干部,总书记的讲话让人倍感振奋。安宁市将立足彝族刺绣、菌菇种植等特色产业,全力抓好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工作,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主题,进一步丰富旅游场景、补齐接待短板、做好宣传引流,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各族群众的‘幸福靠山’。”安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邵鹏表示,安宁市对磨憨村的帮带不仅仅局限于村庄改造。在具体掌握村庄产业发展基础以及群众的产业发展诉求前提下,安宁市通过多渠道力量帮助磨憨村培育发展产业,不断发掘和激活本地资源,增强磨憨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接下来,安宁市将聚焦党建引领,构建民族互嵌“新格局”。深化“党建+民族团结”模式,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城市社区创新打造“石榴籽驿站”,推动各族群众混居共学、共建共享。聚力产业振兴,铺就共同富裕“幸福路”。深耕文化润疆,绘就团结进步“同心圆”。创新开展“火把节里话团结”“长街宴上颂党恩”等主题活动,建好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通过实景讲解、活动浸润促进各族青少年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徐剑 杨阳 胡耀元 刘会芳 邓磊 李杭蓉 张星宇 徐婕 余苏晏 吴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