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十年禁渔”:从“江中无渔”到“心中有鱼”
2025-03-23 12:22:27      来源:微水富

春日的金沙江畔,碧波荡漾,鱼群嬉戏。“禁渔期到来,不能垂钓了,江边看不到钓鱼人,鱼多了,水也更清了!”在金沙江边散步的市民说。

图片

今年是水富市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五年,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3月1日至6月30日,我市将实施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辖区内开放性、自然性水域,包括所有湖泊、水库及河流(河道)禁止一切捕捞和垂钓行为。禁渔期开始以来,水富市以“巩固成效、创新机制、全民共治”为主线,通过“宣教结合+联合执法+常态监管”三管齐下,持续推动禁渔工作从“江中无渔”向“心中有鱼”转变。

图片

宣教并举,普法矩阵“全覆盖”

“我们都晓得的,今年的禁渔期又到了,在这期间,不能垂钓。”“以前我以为‘十年禁渔’只要江里面的鱼多了就可以了,通过你们的讲解宣传,才晓得禁渔成效的体现不止要鱼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鱼的种类增加。”路过“十年禁渔”集中宣传点的市民一边接过宣传单,一边说道。

图片

水富市以“宣传先行”为禁渔基石,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在各镇(街)摆摊设点,向群众发放《禁渔政策宣传手册》《渔业法律法规汇编》等宣传资料,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手册、播放普法音频等形式,全方位、多形式普及禁渔政策和渔业法律法规知识和非法捕捞的危害性。以案例警示、政策答疑等形式,创新推出“禁渔宣传进集市”“禁渔政策进商铺”“案例警示进家门”等活动,实现沿江社区、涉渔商铺及餐饮单位全覆盖,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参与感。持续用好邵女坪码头的“十年禁渔”普法宣传长廊,引导群众“不捕、不卖、不食”野生鱼。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超800余人次。

图片

高压严管,联合执法“出重拳”

水富市持续健全市、镇、村三级网格责任体系及协巡员体系,完善“江面巡护、空中监控、陆上排查”联动机制,形成水上严打、岸上严管、市场严查的执法闭环。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采取夜间蹲守、突击检查等方式开展系列禁捕护鱼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捕捞行为;升级“智慧两江”智能监管平台,结合无人机巡河喊话,实现24小时河道动态监控,实时捕捉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行为,实现禁渔监管“零死角”。今年禁渔期以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5人次,检查水产市场5个,餐馆、渔具门店50余家。
图片
图片

社会共治,全民护河“成常态”

水富市整合社会力量打造“护鱼共同体”,依托全市32名协巡员组成的专业巡护队,分网格开展常态化河道巡查、违规垂钓劝导;畅通非法捕捞监督渠道,鼓励群众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举报违法行为,“内外联动,群防群治”的氛围日益浓厚。

图片

社会共治让禁渔防线从“单兵作战”升级为“协同攻坚”。通过制作重点水域休闲垂钓管理告知音频并通过无人机、村组“大喇叭”、禁捕智能监控音柱全辖区全覆盖播放宣传,让广大的群众知晓水富已划定垂钓区域,明确允许垂钓的区域、时间、钓具、钓法、钓获物等事项。“现在江边钓鱼的人没有了,看到违规垂钓行为,都不用打电话给我们,群众就会自觉地上前劝阻,保护长江成了大家的共识。”水富市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人员感慨。

如今的金沙江、横江水域非法捕捞案件逐年下降,鱼类资源大幅增长,春晖广场外金沙江段,成群鱼类游弋的场景已成常态,沿江居民早已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守护”。据统计,在水富市管辖水域累计监测到鱼类有65种,其中包括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接下来,水富市将持续深化“人防+技防”“执法+修复”模式,推进禁渔执法智能化、宣传立体化、修复科学化,让“十年禁渔”取得更大成效。

编辑: 唐诺 责任编辑: 钱嘉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