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对徐霞客的崇敬之心
对徐霞客游记的探索之意
对腾冲山水的热爱之情
本期
小编带你跟着徐霞客游腾冲
跟着近代最伟大的旅行家的脚步
再走一遍腾冲叠水河瀑布
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他撰写的《徐霞客游记》记述了他游览大半个中国的经历。自问世以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人、千古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公历5月14日)进入腾冲(时称腾越州),于农历五月二十一日(6月21日)离腾,时年52岁。考察了腾冲现今的13个乡镇,野外行程约800里,在腾冲境内39日,写日记33篇。

跟着徐霞客游腾冲之叠水河瀑布
叠水河瀑布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堪称腾冲有史以来“第一盛景”,在古腾越十二景中还享有“龙洞垂帘”的美誉。叠水河瀑布是发源于腾冲县东北部的大盈江瀑布。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沿途众流汇合,水量渐丰。位于腾冲县城以西1公里,此处四周是悬崖峭壁,大盈江水流经此处,从30多米的高岩上跌落,响声雷动,水花四溅,形成了“不用弓弹花自散”的壮丽景观。
而关于叠水河的往事,至少要回溯到1639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翻越了高黎贡山,两天后抵达了他一生中到达过最西的地方——腾冲。
而叠水河瀑布是他进入腾冲游览的第一个景区,纵情游览满意归去,并于《徐霞客游记》中描绘:“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水分三派飞腾,中如帘,左如布,右如柱,势极雄壮……飞沫倒卷,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并评价叠水河瀑布“势极雄壮,与安庄白水河齐观”,白水河,即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
徐霞客的到来,为本就壮美的叠水河瀑布增添了几分人文底蕴,后代的诗家墨客们也多到此赋诗题字,多少名篇在迸溅的水花中诞生。
观瀑台
位于瀑布的正前方,可整体一览瀑布全景。瀑布两侧岩壁均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较为规则的柱状节理,造型独特。瀑布的一侧有腾冲历代名人题书的摩崖石刻,另一侧秀峰凸起,由于中间的主瀑布状如垂帘,当地人将这里称为“龙洞垂帘”。
龙光台
明嘉靖六年,当时的知府严时泰到此观叠水河瀑布,见风景壮美,就命令手下在此建造了这个亭台,并题名为“龙光”。
从此开始,不知多少骚人墨客在“龙光台”凭栏观瀑、题字赋诗,诗以刘晋康所作最有气魄,称叠水河瀑布为“半空雷撼下飞泉,撞破寒潭一洞天”。对联则以清末进士寸开泰的龙光台长联最为出名(下图),它比“海内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将腾冲历史及山川名胜概纳联中,成为咏腾冲的千古绝唱。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著名书法家吴昌硕都曾来此观景并亲笔题字,至今依旧可以在龙光台的前后门处看见他们留下的墨宝。
△龙光台长联
仙乐观
始建于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屋宇虽然一般,但观内殿堂之上的对联却考倒了不少饱学之士。
下联:洞宾背剑清风客,拐李提葫得道高。仙姑敬奉长生酒,采和花篮献蟠桃。
活着的“对联”
“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叠水河景区著名的奇联,也被称为活着的对联。此联只有上支,没有下支,多年来,人们试图对出各种下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顺宁杨香池先生补的“青山若黛,未经笔绘翠偏浓”,平仄对仗也属上乘,但味道还是差了一点点。细细想来,要寻找出与“不用弓弹花自散”相对应的物像及句式,实属不易,于是,这一有上支无下支的“对联”,就成为不断有人对应,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活着的“对联”
当夕阳下,风清气爽之时,三五好友,漫步于此,把酒临风,凭栏远眺,瀑布奇观,尽收眼底。待落日将尽,暮色苍茫之际,看到云海参差,暮霭低迷,晶帘高悬,古亭孑然的美妙景色是,竟使人闭目冥想,流连忘返,于不知不觉之间,慢慢消融在瀑布盛景之中......

三百多年前
奇人在此与奇观相遇
收奇景于眼底,展大美于笔端
今日
我们沿着前人传奇的脚步
去领略腾冲的隐秘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