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位于保山市腾冲市的猴桥口岸国际物流园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香蕉、西瓜的入境大货车整齐排列,在海关查验区完成查验后,奔赴全国各地市场。
“目前正值猴桥口岸境外种植农副产品返销旺季,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香蕉、西瓜、红腰豆等,品类超过20种。”腾冲贸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冬玲说。
2024年,猴桥口岸进出口贸易逆势增长,创下了历史新高。腾冲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猴桥口岸进出口贸易量131.1万吨,增长78.4%;货值54.2亿元,增长136.7%。其中,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量88.7万吨,增长54%;货值22.7亿元,增长70.5%。
2024年12月4日,腾冲猴桥口岸新建“两场合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试运行,完成了下街一般贸易监管场所和黑泥塘边民互市监管场所的转场工作。
“实现‘两场合一’后,口岸通关效率提升,有效缩短申报查验时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了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一般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深度融合发展,口岸功能持续完善和升级。”腾冲海关口岸监管一科科长张成虎介绍,“两场合一”实现了集约化管理,“一站式”解决了所有通关问题,口岸贸易活力满满。
在边民互市监管场所综合楼边民申报厅,数十名当地村民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边民互市贸易申报工作。“2024年,我在边民互市贸易中收入超过5000元。”国门新村村民蔡文孝说。
腾冲市猴桥镇猴桥村国门新村与国家一类口岸——猴桥口岸紧紧相依。曾经,这里地处边境山区,山高林深、交通闭塞。一到下雨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到处都是泥塘,因此得名黑泥塘村。如今,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边民互市相关政策,国门新村的群众和毗邻的缅甸边民互通有无,开展边民互市贸易,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国门新村542人中有392人进行了备案,边民互市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40%。”猴桥镇猴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文辉介绍,近年来,国门新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群众收入、思想观念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位于国门新村的猴桥口岸联检大楼前,商店、饭店、客栈林立。在囡囡客栈里,店主麻二囡笑意盈盈。“随着猴桥口岸的繁荣,村里游客多了起来,我家就决定用自家的房子开客栈,开业以来每个月都有八九千元收入。”麻二囡说。
目前,猴桥国门新村已经是AAA级旅游景区,村里每年举办爱国戍边刀杆文化节、跳嘎等节庆活动,独特边境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观光,不少村民看到机遇纷纷创业,开起了民宿、农家乐。
2020年12月31日,腾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省会昆明到国门新村实现了全程高速,边境之地站在了开放的前沿。
为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腾冲海关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深入地方政府、边民互市合作社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深化“互联网+边民互市”应用,推动建立边民互市二级市场交易平台,通过“智慧边民互市监管”不断完善边民市场交易流程。同时,通过加大落地加工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形成“境外采购+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国内销售”产业链,完成落地加工企业备案4家,吸引企业在边境投资建厂1家,有效延伸了加工链条,提升了产业聚集效应。截至目前,猴桥口岸累计备案边民11316人,成立专业合作社9个,建立边民互助组118个。
“自2023年猴桥智慧口岸建设项目被纳入云南省首批智慧口岸‘3+2’试点以来,我们推进建设了全景远程可视化智能监管系统、融合指挥调度系统、口岸旅检人脸识别应用系统和保货畅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口岸查验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张成虎介绍,下一步,腾冲海关将持续打造“一人一码”无感通关、“一企一账”集约管理、“一物一链”全程监控、“一呼一应”智慧应答的“四个一”智慧监管体系,以科技赋能推动完善智慧口岸建设全环节流程。(云南日报 记者杨艳鹏 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