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央视“3·15”晚会,像往年一样,再次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记者暗访揭开的“翻新卫生巾、纸尿裤二次销售”“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维修刺客啄木鸟”“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等乱象,令人瞠目结舌。网络统计显示,“3·15”晚会播出不久,其中提到的多个消费乱象迅速登上网络热搜榜,尤其是“翻新卫生巾、纸尿裤”成为微博热搜首位。人们对这些话题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为什么关注?因为这些乱象及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破坏了市场秩序,挑战了法律法规,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特别是在电商日趋发达,产品和服务跨地域成为常态的当下,这些伪劣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可能会让全国的消费者都受到侵害。它们存在的时间越长,滋养起来的非法利益链条就越长,给行业和消费者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应该肯定的是,面对报道披露的诸多问题,国内多地相关部门马上行动起来,反应极快,多家涉事企业及其负责人被迅速调查、监管。例如,对“翻新卫生巾、纸尿裤”的暗访节目刚播出不久,涉事企业所在的山东省济宁市就立即成立了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查封涉事企业,控制企业负责人,省级工作组也已赴当地调查。当地还郑重表态称:将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节目刚播出,负责人还没来得及跑就被控制,表明当地确实非常重视,也可见此事影响之恶劣。卫生巾、纸尿裤的主要使用者是妇女和儿童,是需要更多关爱和守护的群体。劣质产品的出现,不仅侵害了购买、使用过它们的消费者的权益,更会影响人们对同类型商品的信心,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家长们也许会赶紧审视自己之前的购物订单:“我有没有买过类似的东西?以后该怎么挑选才放心?”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也免不了担心:“这种事情会不会影响整个行业的经营?接下来会不会有更频繁的检查,更严格的质量标准?”
一个行业要发展进步,必然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不断否定过去的过程中实现的。出现个别害群之马,意味着发展中存在问题,进步中存在落后,要借助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实现淘汰和进化。这家被曝光的“翻新纸尿裤”厂家,以及涉嫌违规销售“二等品”,为该厂家提供假劣产品原材料的其他企业,在此事中,站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反面,成了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被曝光、被查处既是咎由自取,也是给其他企业的警示: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千万不要做见利忘义的典型,否则迟早要自食其果。
央视曝光的这些案例,既是对广大消费者的提醒,也是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在新产品、新服务不断上市,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让监管升得了级,跟得上去?一位网友曾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下留言评论:“看来每年一次‘3·15’有点不够,应该半年一次或者一个季度一次。”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市场监管部门,接下来监督要更频繁、更到位,要及时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别让个别商家把小瑕疵、小毛病搞成影响整个行业的大毛病。(陈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