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哮喘高发的春季。在日常生活中,哮喘像个隐匿的“健康刺客”,时刻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哮喘患者对运动既渴望又恐惧,担心运动会诱发哮喘发作,可又深知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哮喘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运动量管理,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内科潘权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哮喘患者如何在享受运动益处的同时保证自身安全。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内科潘权医师。供图
运动诱发哮喘的四大“元凶”
“临床观察显示,近六成哮喘患者因担心病情发作而过度限制运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反而会加速心肺功能衰退。”潘权医师开门见山地指出,“通过科学管理,哮喘患者完全可以在安全范围内提升运动能力。”
潘权医师从医学角度解析与运动相关引发哮喘的四大诱因:
气道高反应性:运动时呼吸频率可达静息状态的3-4倍,冷空气未经鼻腔充分加温加湿,直接刺激气道引发痉挛。
炎症介质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因子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管径缩小近50%。
呼吸模式改变:运动时口呼吸比例增加,鼻腔过滤功能缺失,过敏原及污染物易侵入下呼吸道。
黏膜脱水效应:快速呼吸加速气道表面液体蒸发,渗透压变化触发肥大细胞释放炎性物质。
“这四重机制如同连锁反应,但通过精准干预可有效阻断。”潘权强调。
运动处方:量体裁衣的“安全阈值”
“哮喘患者在日常运动时应该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来衡量,最大心率的60%-70%比较安全。”潘权医生表示,哮喘患者运动要把控强度,心率是个“金标准”。
其次,时间与频率是一个渐进式适应的过程,潘权建议:“开始可能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30-45分钟,中间要休息。频率每周3-5次,避免连续高强度。”
“此外还要注意热身和冷身,用药物预防。”潘权医生补充道。
四季运动法则:应时而动的智慧
“哮喘患者应该根据季节调整运动量。”潘权医生指出,“不同季节的环境因素会影响气道,所以调整是必要的。”她给出的建议是:
冬季(气温≤5℃):优先选择室内瑜伽,外出佩戴电加热口罩,确保吸入空气温度>20℃。
春季(花粉>50粒/m³):避开10:00-16:00花粉高峰期,改用划船机等室内设备,配合HEPA滤网空气净化。
夏季(湿度>80%):在恒温健身房锻炼,每20分钟补充含0.3%氯化钠的淡盐水。
秋季(昼夜温差≥10℃):采用三层穿衣法,运动后30分钟再沐浴,避免呼吸道受冷热冲击。
分层管理:从病情年龄给出个性化方案
“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有不同的运动管理重点。”潘权医生详细介绍了各类患者的管理策略:“轻度的可以正常运动,但需预防用药;中度的要降低强度,密切监测;重度的可能只能做温和活动,如瑜伽。”
“年龄方面,儿童需要更谨慎,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注意合并症,选择低强度。身体状况差的要个性化方案,可能需要在医生监护下运动。”她补充说。
运动安全“三部曲”:前中后全程守护
潘权认为患者要在运动前、中、后三个阶段均需考虑个体化差异并注意运动安全,她提醒哮喘患者:运动前要用药预防,热身,检查周围环境和携带药物。运动中不适的话,立即停止,用药,休息,必要时就医。运动后冷身,监测状态,及时补水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记录症状方便调整计划。
“总之,哮喘患者的运动管理需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环境适配’原则,结合药物预防与症状监测,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提升生活质量。”潘权总结,她建议在呼吸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长期运动计划。(云南网 记者习元喜 见习记者申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