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物产丰富,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赋予了石林发展绿色乡村产业的有利条件,孕育出多种富有特色的农牧产品。无论是清甜多汁的人参果、果香浓郁的苹果,还是香甜可口的枇杷,都让人陶醉其中;圭山黑山羊肉质鲜嫩、蛋白含量高,产出的优质奶制品和鲜美的肉类备受青睐;烤烟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卓越;特色汤锅味道鲜美,彝家八大碗、马肉、乳饼等令人回味无穷。
佳果云集
石林是一个水果的天堂,特色水果琳琅满目。人参果圆润饱满,果肉清甜多汁,被誉为“生命之果”“抗癌之王”;甜柿色泽鲜艳,肉质脆嫩,口感脆甜;苹果个大形正,色泽红润,果香浓郁;枇杷果形美观,果肉细腻,滋味甘甜;血桃色泽如血,肉质鲜美,甜蜜多汁。产出的“石林人参果”“石林甜柿”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大可枇杷”“石林血桃”“西街口人参果”“西街口大蒜”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林人参果
石林被誉为“中国人参果之乡”,人参果种植面积17万余亩,主栽品种为圆果2号、大紫。人参果圆润饱满,果肉清甜多汁,让人回味无穷,果实中富含氨基、维生素C及硒、钼、钴等18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钙的含量大大地高于其他的水果和蔬菜,具有抗癌、抗衰老、降血压、降血糖、消炎、补钙、美容等功效,是国际上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曾被医学界称之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
图 7-1 石林人参果
石林人参果产业是石林县“一县一业”重点产业、昆明市“一县一业”示范县、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产业,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首批纳入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项目。石林人参果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昆明市‘十大名品’”,连续三年入选云南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连续四年被授予“最受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称号,并已收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9月22日,“中国气象”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秋分节气发布会,石林人参果荣获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节气名品”称号。
图 7-2 石林人参果
石林甜柿
石林甜柿果面金黄色不变软,果实酥脆,极为爽口,口感独特、耐贮运。早春柿花烂漫,仲夏绿叶葱茏,金秋丹果累累,秋叶胜似红叶,目前主栽品种为次郎,有绿汀、七绝果、体福、骏康、老黑等注册商标5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2008年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是石林第一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获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内蔬菜、果品鉴评会”银奖,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称号,已收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图 7-3 石林甜柿
石林苹果
石林苹果生长于高海拔地带,海拔2000米以上,以低纬度,高海拔,日照时长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赋予苹果优良的生长环境。石林苹果成熟极早、饱满红润、果皮呈鲜亮的红色,果形圆锥状,闻起来有很明显的果香味,果肉细嫩、水分十足,吃起来香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品种有红露、华硕、红将军、王林、秦脆、首富1号、烟富8号等,现有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
图 7-4 石林苹果
大可枇杷
石林县枇杷种植始于2002年, 主要为大五星、早钟六号两个品种。大可乡高原浅丘地貌和红、紫土壤含钾量高等特点,使其成为云南第二个适宜栽种冬春枇杷的地区,有效填补了冬季水果市场新鲜水果较少的空白。大可枇杷果肉饱满、汁水丰富、酸甜适宜,作为秋冬季反季水果,新鲜食用或加工食用发挥的清热、润肺效果都与节气适宜,枇杷叶、枇杷花、枇杷果实都具有一定食用和药用的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2017年,大可枇杷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图 7-5 大可枇杷
图 7-6 大可枇杷
石林血桃
石林血桃因果肉血红脆甜而得名,于1966年在原路南彝族自治县板桥乡大叠水村被发现并开始种植。石林血桃果皮翠绿带红色花纹,肉质鲜红脆甜,滤核,桃子风味好,是当地最有市场潜力的桃子品种之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6%,维生素C含量每 100克含2.67毫克,含17种氨基酸,总量可达5326.33毫克/千克,蛋白质含量0.98%,花素含量0.271毫克 /100克。2012年,叠水村委会成立了石林血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叠水”牌血桃并认证“绿色食品”。2024年2月,石林血桃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图 7-7 石林血桃
牧业优质
圭山山羊
圭山山羊产区以石林县为中心,主要集中在圭山、长湖、石林、板桥4个乡镇,其他乡镇存栏较少(500~3000只)。陆良、师宗边界沿普拉河延伸至弥勒市中部绵延200多里的圭山山脉一带,彝族支系撒尼民族聚居的石林、宜良、弥勒、泸西、陆良、师宗等地均有分布。圭山山羊是中国唯一的肉乳兼用(产奶又产肉)山羊品种,是云南省六大名羊,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品种,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以耐粗饲、抗病力及适应性强、肉香、膻味小著称,善于攀食灌木嫩叶枝芽,行动灵活,游牧、定牧或舍饲均可,主要分布在石林圭山山脉一带,体格中等,体质结实,胸宽长,体躯丰满,近于长方形。圭山山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浓郁,每100克蛋白质含量高于17毫克,粗脂肪低于10毫克,氨基酸高于16毫克。羊奶多做成乳饼销售,鲜羊奶中蛋白质含量达4.3%,脂肪含量2.07%,并含有9种脂肪酸,17种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用羊奶制成的风味食品乳饼,表面略带黄色,内质白嫩滋润,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滋味鲜美,可蒸、烩、煎、炸,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圭山山羊肉和乳饼,早已成为地方名特优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图 7-8 圭山山羊
经作优益
石林烤烟
石林县烤烟种植历史悠久,有着“云烟之乡”美誉,作为云南省优质烟叶“黄金走廊”最东端,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烤烟的精品种植区之一。全县基本烟区规划面积47.35万亩,烟叶生产种植计划稳定在13万亩、32万担左右,是昆明市第二大烤烟种植产区,全县烟叶体量多年稳居全市第二,连续多年为昆明市完成年度烟叶生产计划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全县实现烟叶税1.38亿元,同比增加1264万元。
石林县也是“红花大金元”优良品种的发源地、云烟品牌核心优质原料基地、高端特色优质原料基地、“大重九”专属原料基地,红云红河集团核心优质原料基地和高端品牌特色优质原料基地,第一批“2260”优质烟叶工程项目正式开发点。也是第一批实现百分百非煤化烘烤的县份之一。获评“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和“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蝉联两届“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烟区”称号。
图 7-9 石林烤烟种植示范区
图 7-10 烤烟丰收
美食荟萃
石林是大山的宠儿,群山怀抱之间孕育出许多顶级的食材,色香味美的汤锅宴、生态有机的马肉宴、民俗浓郁的彝家“八大碗”、滋补养生的药膳宴、美轮美奂的豆腐宴、奶香浓郁的乳饼、人尝人爱的石林卤腐、味道鲜美的圭山腊肉、风味十足的板桥卷凉粉、唇齿留香的鲜花饼,无不透露着石林人的情与礼、爱与美。一桌桌美食,与石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一起名传四海,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美景、美俗、美食让石林这个小城闻名遐迩、美不胜收。
石林汤锅
“石林汤锅”具有古老彝族先民氐羌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特点,彝族撒尼人视牛、羊为家庭财富的象征。牛(羊)汤锅是石林的传统节庆、节日庆典、祈福祭祀、婚丧嫁娶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美味佳肴,象征各种活动规模隆重程度和待客档次。牛肉汤锅以本地土黄牛为主材,羊肉汤锅以圭山黑山羊为主材。宰杀后,用柴火大铁锅熬煮,做成牛(羊)肉汤锅,用芫荽、薄荷、葱、姜、蒜、火烧辣子及盐巴等调料做蘸水,色香味美。“汤锅”伴随彝族撒尼人从游牧民族文化到农耕文明的发展变迁,从敬畏大自然的祭献到节日庆典活动的特色佳肴,形成了石林节日活动的独特饮食文化,是石林在节日庆典时摆在桌面上招待亲朋好友的美食。餐间伴有大三弦弹唱、敬酒歌表演等活动,供游客体验参与,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
图 7-11 石林汤锅
石林马肉
在石林的千滋百味中,马肉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不是西北塞外,也没有游牧风俗,但当地人吃马肉却独树一帜,极尽巧思,烹制出异彩纷呈的各种马肉滋味。石林地处高原山区,马匹都在山中放养食草,所产马肉肉质劲道鲜香,从最简单的煎炒烹炸,到炖溜卤酱,无不展示石林人对美食的热爱。在石林想要吃到正宗的马肉,就不得不提起堡子村,这里以马肉驰名,村中多家餐馆以马全席为号召,风味独特,物美价廉。不变的马肉,百变的吃法,清汤、红烧、凉拌、小炒、卤制……每一次创新都让石林马肉多了一种新意,每一次邂逅美味都让食客对石林多了更多层次的牵挂。
《风味人间》的热播令不少人第一次意识到,马除了可以骑,还可以用来吃。马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很高,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特色美食。吃惯了牛羊,来份马肉,奇特风味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味觉享受。
图 7-12 石林马肉(小炒)
图 7-13 石林马肉(凉片)
图 7-14 石林马肉(红烧)
彝家“八大碗”
彝家“八大碗”是彝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包含清汤羊肉、黄焖土鸡、原味土鸡蛋、腊肉炖红豆、椒香乳饼、彝家手抓饭等特色菜品。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到石林,除了赏石林奇观,不可错过的特有饮食便是彝家“八大碗”。
“来到彝家的寨子,就是彝家的兄弟,走进彝家的大门,就是彝家的亲戚。”热情的酒歌已唱响,美味的佳肴已上桌,大家便一起围坐下来,彝族人的热情好客、豪爽大方在这个时候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热情的彝家阿诗玛、阿黑哥抬着满满一大碗包谷酒,高唱酒歌,用歌声来下酒,用酒水来传情。正是这独具特色的彝家“八大碗”,让远方的客人“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这意味悠长的歌声,多年之后还让人难以忘怀!来石林吃八大碗,一起体验石林人的热情好客、豪爽大方!
图 7-15 彝家“八大碗”
石林乳饼
石林乳饼以山羊奶为原料精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云南省名特食品之一。石林乳饼是由羊奶或牛奶煮沸,加入适量的食用酸,使其渐渐凝固,然后压制成块,晾干后即成乳饼(属奶酪的一种)。其色泽乳白带黄、油润光滑、质地细密、乳香浓郁、口味纯正、食用方便、易于携带、保存期长,是一种结合了优质脂肪和优质蛋白的营养食品。
乳饼的吃法很多,可蒸、烩、煎、炸或生吃,或做成火腿夹清蒸乳饼,锅贴乳饼、鸡烩乳饼、青豆烩乳饼、三香乳饼等口味有别、形美色鲜的菜肴,深受各民族的喜爱。其中尤其是将路南乳饼、宣威火腿切片相夹,配以高汤和新鲜的豌豆尖,清蒸出来,汤清叶绿,饼白肉红,香气浓郁,可谓融色香味于一体,是最佳组合的一道名菜,食者交口称绝。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在其《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中写道:“邓川乳扇与路南乳饼,均云南名产,为羊奶所制,素食妙品也。甜食咸食均可。”
图 7-16 石林乳饼
路南卤腐
路南卤腐在云南省酱菜中名列前茅,是石林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佳肴。以豆腐为原料,用食盐、辣椒面、八角面、花椒面等精心配方,经传统工艺腌制而成。其形状整齐、色泽红艳、内里金黄、细腻醇厚、鲜香可口,堪称色、香、味俱佳,为佐餐上品。“石林天下奇,卤腐路南佳”便是世人对它的美好赞誉。据《路南县志》记载,路南卤腐制作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路南卤腐主要分为两个品种:其中在豆腐中掺入菜油、盐等配料的称为油卤腐;在豆腐中掺入酒、辣椒粉、盐等配料的称为酒卤腐。如今,路南卤腐有鸡堤、芝麻、香椿、松茸、干巴菌、牛肝菌、辣椒、桂花、白腐乳等17个系列产品,工艺罐装、玻璃瓶装、手提旅行袋装、高档纸盒装、纸筒装等11种装潢,显示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1993年以来,“路南卤腐”连续6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2009年6月,申报为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012年,被认定为 “云南省著名商标”;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图 7-17 路南卤腐
石林骨头参
骨头参是石林彝族人民一年四季食用的传统咸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滋味鲜美、香、酸、辣、咸俱备,富含钙质、脂肪、蛋白质等,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杀过年猪。一头猪除板油炼油,猪肉腌成腊肉外,剩余的骨头、油渣,用刀剁细成粉白色,加入适量葱、姜、蒜、花椒粉、草果、八角粉、辣椒粉、包谷酒、食盐为配料,搅拌揉匀,然后装入陶制罐缸中腌制,数日后便可食用。骨头参蒸、煮、炒、炖后可热吃也可凉吃,鲜香爽口,美味无穷。它含有钙和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治疗软骨病等作用。
图 7-18 石林骨头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