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盲盒经济异军突起,文具盲盒、玩偶盲盒、卡牌盲盒……各种类型的盲盒层出不穷,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流行。新学期伊始,文具店货架上五颜六色的盲盒成为许多学生的“新宠”,这些盲盒通常包含笔、笔袋、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外包装上印有不同的动漫IP,深受学生喜爱。此外,商场内的各类盲盒品牌和自助贩卖机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
部分青少年为了收集心仪的盲盒商品,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更有甚者,为了抽中隐藏款或稀有款,连续购买多个盲盒,直至花费远超商品本身的价值。对于青少年来说,过度沉迷盲盒正演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赌博游戏。
盲盒顾名思义,是一种装有未知商品的盒子。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知道盒子里究竟藏着什么,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青少年而言,未知带来的刺激感尤为强烈,一方面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收集欲;另一方面,商家通过设置隐藏款、限量款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他们在不断购买中寻求刺激和满足。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容易陷入盲目消费的旋涡。
当购买盲盒从单纯的消费行为演变成一种成瘾行为时,其危害不容小觑。盲盒的不确定性与赌博的随机结果本质相似,青少年在不断购买盲盒试图获得心仪款式或隐藏款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赌徒心理”。每次打开盲盒前的期待和打开后的结果,会让青少年的情绪大起大落。若抽到心仪的款式,会带来短暂的愉悦感;但更多时候,可能抽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就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情绪波动中,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部分隐藏款盲盒在二手交易平台价格高昂,是普通款的几倍或几十倍,这使得青少年为了抽到隐藏款不惜投入大量金钱。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长期沉迷盲盒,不仅会让青少年浪费大量金钱,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还可能会让他们习惯于依赖运气获得想要的东西,逐渐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形成,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习上,他们可能会认为努力不如运气重要,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难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奋斗观,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
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产品,本身并无过错,但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辨别能力,容易在盲盒消费中迷失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合理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教育孩子理性消费;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沉迷盲盒的危害;社会也要加强对盲盒市场的监管,规范商家的营销行为,避免过度诱导青少年消费。(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曹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