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青釉贯耳瓶
它曾于2016年4月在吉林省博物院短暂展出,之后又被封存,对外资料极少,直到2024年5月才再次出现在“瓷语千年——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陶瓷精品展”上。
2013年,它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也是吉林省唯一一件。它就是北宋时期的官窑青釉贯耳瓶。
说到宋代瓷器,“极简美”是它的代名词,“不饰之饰,简约隽永”是宋人追求的淳厚朴实、典雅高贵的审美境界。宋瓷的质地、釉色、式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称为当时的五大名窑。
官窑是由中央官府开设的窑场,专门烧制御用瓷器,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学界称其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
而这件官窑青釉贯耳瓶则是宋代瓷器中的绝世珍品、官窑中的杰出作品,代表了宋代制瓷技艺的高超水准,具备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釉色上,官窑青釉贯耳瓶丰腴莹润、厚如堆脂,玉质般的釉面,成色贴近鸭蛋壳的青色。端庄古朴的造型与温润典雅的釉色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宋代宫廷崇尚“清新”“天工”的审美,全凭造型和釉色取胜。
在造型上,官窑青釉贯耳瓶高38厘米、口径18.5厘米、底17.4厘米,仿照古代青铜投壶外形而制,阔腹直口,尊身两侧有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可系绳带。贯耳瓶仿铜壶造型,仅以两道弦纹为饰。在宋代官窑中,仿商周秦汉古铜器及玉器的造型很多,是仿古风气影响及祭祀的需要,用于宫廷陈设或礼祭。从这件贯耳瓶的尺寸来看,它很可能作为花瓶插花,用于祭祀。
在纹片上,釉面开片大块“冰裂纹”(开片原指瓷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体和釉面膨胀系数不一致产生的裂纹,是瓷器的一种缺陷,后来演变成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也影响到了后世的家具、建筑、服装等领域),原本是“出厂自带微瑕”,却巧妙地让世人领略到破碎的美感。
(文图由悠游吉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