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港时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点亮春城文化之光
2024-12-23 16:12:41      来源:昆明信息港

在文化日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昆明正以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蓬勃发展,书写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不断上新的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更成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彰显出深远意义。

昆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昆明文庙内的百里・春秋 —— 春城会客厅,到云南省大剧院旁的集萃苑;从工美有集创新文化空间,到春雨 937 文创园的时光印刻文化空间,再到状元楼文化空间等,它们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涵盖了阅读、非遗体验、艺术展览、沙龙论坛、影音鉴赏、演出剧场等众多功能。这种多元化的设置,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无论是追求高雅艺术的市民,还是热爱传统手工艺的爱好者,亦或是渴望在休闲时光中享受文化熏陶的大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 “文化角落”。

以往,市民的文化活动可能局限于传统的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而如今,他们可以在充满设计感与艺术氛围的空间里,一边撸猫一边阅读,或是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体验木工制作、品香喝茶,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这不仅提升了文化体验的趣味性和品质感,也让文化真正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百里・春秋 —— 春城会客厅为例,其简约明亮的空间设计、综合性的服务功能,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人们在这里度过惬意的时光,尽情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

同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美有集通过手工制作等体验方式,让非遗文化 “活” 起来,搭建起非遗与市场的桥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集萃苑借助云南省大剧院的资源优势,邀请艺术家开展活动,拉近高雅艺术与观众的距离,并为非遗展示与传播助力。这些举措不仅让昆明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文化活动,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使昆明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外,昆明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注重闲置空间的活化利用,如将云南纺织厂旧址、春雨 937 文创园等改造为极具特色的文化场所,让传统工业遗址重获新生,实现了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这种做法既节约了资源,又赋予了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景观,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形象。

昆明市积极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入选、入围众多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并涌现出大量典型案例,成绩斐然。未来,随着空间共享、内容迭代、科技赋能、服务升级等举措的持续推进,昆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必将进一步提升品质与效能,成为主客共享的文化资源打卡点和城市亮丽风景线,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为昆明打造成为文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陈秋月)

编辑: 周硕 责任编辑: 袁艳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