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盘龙区东华街道围绕盘龙区“一轴辐射、组团发展、四位一体”的楼宇经济发展策略,不断优化楼宇空间布局、创新楼宇服务模式、提升楼宇特色品牌,激活经济发展活力,在方寸之间释放出无限可能。
东华街道新迎新城购物中心顾客盈门。
“清晰表”亮出特色家底 精准布局蓄动能
随着辖区内商务楼宇和入驻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楼宇入驻率如何、企业分布如何、如何有效管理楼宇资源,成为街道党工委一直思考的问题。为准确掌握楼宇经济发展动态,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调查小组,充分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细化梳理辖区10座楼宇“一楼一表”及重点企业“一企一档”内容数据,组建“红蓝摸排小队”,实地走访楼宇新增市场主体约400个,了解详细业务发展布局和潜力、上下游链接企业情况,有效跟踪入库后备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回应企业发展需求,形成了一张楼宇“清晰表”。
依托“清晰表”,东华街道进一步聚焦特色优势产业,谋划了“东展、西接、南引、北延、中提升”的发展布局。“东展”即以米轨特色街区、农贸市场、田园坊、小龙四方街为代表的“烟火气”文旅商板块;“西接”即以商圈、楼宇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南引”即以白龙路为中轴线,畅流引入CBD板块;“北延”即以“麦苗云车”二手车外贸交易为基点,夯实二手车产业板块;“中提升”即以社会治理为重点,助推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的战略布局。
“通过联通楼宇各企业的数据‘清晰表’,我们进一步在做精品牌、做强特色、做优管理上下功夫,逐步实现了从掌握数据到用好数据的转变。街道依托辖区楼宇霖岚广场科技企业和协会聚集优势,将其定位为发展科技信息特色楼宇,重点引进科技型企业,目前入驻的数字科技企业聚集度从2023年的27%上升到了33%。”东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站式”解决企业难题 按需服务激活力
企业缺资金,帮忙找资金;企业缺人才,帮忙找人才。为破解入驻企业缺人才、融资难等问题,东华街道积极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街道积极发挥昆明市“金融先锋”作用,联合银行开展“金融驻楼”服务,金融驿站工作人员和辖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金融驻楼服务队”,入驻辖区各办公楼宇,通过在楼宇入口放置联系牌、开展“金融服务日”以及“云岭创业贷”贷款服务月等活动,为楼宇内的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咨询、贷款融资指导等“一站式”金融服务。“东华街道在楼宇里设立了金融服务宣传角、工作区、洽谈区,有时候还组织银行开展信贷政策宣讲、银政企洽谈等活动。许多民营企业都在政府的‘搭桥’下,解决了融资难题。”盘龙区农村信用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华街道“金融驻楼服务队”已在100余家楼宇企业宣讲金融政策,实现融资政策落地10余次,为楼宇经济健康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围绕企业人才短缺问题,东华街道主动发力,积极向辖区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推送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开展“职引未来筑梦青春”专场招聘会等。
此外,东华街道以全省首个“十分钟税费服务圈”落地片区为抓手,持续推动税费服务下沉,共建楼宇经济“税收服务圈”。联合税务部门多次深入楼宇企业,介绍税费点自助办税硬件设备操作流程,讲解六大类27项业务,实现政税服务“不跑腿”、楼下办、现场办。
“清单式”对接匹配资源 靶向招商提质效
“老企业前脚刚搬走,马上就有新企业来洽谈入驻事宜。”楼宇企业迁出和新入驻紧密衔接的背后,离不开“三张清单”的作用。为充分利用好各类空置楼宇资源,东华街道在《重点招商楼宇手册》和“一楼一表”的基础上,建立起空置信息收集库,分类分特色开展存量楼宇资源招商,并制定“空置资源收集单”及“招商需求转办单”,摸清企业招租需求,加大推介力度,营造“人人招商”氛围。
近半年来,通过实施精准招商策略和优化营商环境,街道“清单式”推介辖区楼宇100余次,现场实际对接企业80余次,落地科技服务类、连锁酒店等10余家重点企业,有效提升了楼宇的入驻率和产业集聚度。在部分楼宇招商过程中,实现空置楼宇资源从小业主零散招租到资源打包整体招商有序推进,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东华街道紧扣“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品质化、便利化、数字化发展的新思路,加强社区中小商家数字化赋能,提升“一老一小”活动空间及服务,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和以旧换新、集市、义诊、文化交流、文艺汇演等便民活动,吸引200余家次经营主体参与,服务居民群众1.6万余人。
下一步,东华街道将继续深化服务创新,整合辖区资源力量,提升楼宇企业服务质效,着力构建楼宇经济发展新格局。(云南日报 记者王怡文 通讯员马雨帆 王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