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云南新篇章
不断完善云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并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全面建设美丽中国云南实践的号角。
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美丽云南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云南,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美丽云南,打造美丽中国建设云南样板,是云南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发有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云南新篇章的主动作为。建设美丽云南是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聚焦美丽云南建设,让美丽云南建设各项改革措施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加快云南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绿色转型。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做优做强做大绿色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绿色环保等产业,壮大经济之美,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美丽云南建设和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建设美丽云南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美丽云南建设就是落实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的需要。人人参与美丽云南建设,营造美好生活的美丽环境,打造人人向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美好画面,增进云南人民的福祉,增强云南人民的舒适感、安全感、幸福感。
准确理解美丽云南建设的核心要义。一个战略定位:立足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定位彰显美丽云南建设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并凸显出美丽云南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云南要深刻认识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将美丽云南建设提升到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一个美丽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国家与地方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以云南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五个建设内容:立足国家战略需要、云南地方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美丽云南建设具体化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涵养生态之美,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壮大经济之美,推动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塑造环境之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云南;建设家园之美,打造多领域美丽示范样板;弘扬文化之美,强化宣传引导和全面参与。
扎实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践理路。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科学思想转化为行动自觉,在云岭大地开展美丽中国的云南实践。党的全面领导是美丽云南建设的政治保证。推进美丽云南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美丽云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力量,调动各种资源,汇集各种智慧,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科学有序高效推进美丽云南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美丽云南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美丽云南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云南建设依靠人民、美丽云南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建设美丽云南的过程中,统筹考虑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整体谋划美丽云南建设的民生要求,做到美丽云南建设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有机统一、良性互动。深化改革是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根本动力。《决定》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美丽云南建设。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深化新时代云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云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同时推动各方面制度有机衔接、系统集成,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