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争当新时代先锋 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
——学习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有感
时隔3年,云南边疆地区又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意蕴深厚、鼓舞人心,行间字里中充满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牵挂,对弘扬先辈光荣传统、续写誓词碑故事的殷切期望,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指明了方向。我们都是收信人,要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切实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全乡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推动四排山乡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强大动力。
一、高位聚力,同心共育民族团结“石榴籽”。回顾四排山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党领导边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篇章。在党的领导下,1950年,四排山乡实现了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阿佤山“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2020年,全乡1513户6061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佤族人民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在打造“古韵佤山·青苗之源”精品品牌方面,四排山已建成了规范有序的农贸市场1个,建成了集中式光伏发电站2个,完成了5010亩的汗母坝高优生态蔗园建设,目前,全乡已全面通达硬板路。2023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850元,这些辉煌成绩离不开党的领导。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矢志不渝永远跟党走,永远爱戴总书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佤族干部责无旁贷肩负的伟大使命。佤族古话:“一棵竹子不成棚,一间房子不成寨”,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需要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共同努力。每一位佤族干部都把自己作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使者,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牢固树立“十种鲜明导向”和发扬“忠诚、担当、高效、团结、实干”的新耿马精神,打造“五颗心”,走好成长路,不断推动四排山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走向更大、更高、更广的平台,真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二、融合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压舱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这个目标,每一名佤族干部需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劲头,奋发有为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排山是佤族聚居区,土壤贫瘠、资源匮乏等客观原因导致了产业单一,人才匮乏,收入偏低,条件艰苦,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回顾发展经验,产业发展对维护好民族团结至关重要。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实际,将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以产业发展“促”就业,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秉持“坚决做到不让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失业”理念,充分调动全乡各族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规模化、标准化、多样化发展产业,促使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让广大劳动力免受背井离乡之苦,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让老人不再空巢,孩童不再留守,农村更具人情味,提升群众幸福感。二是以产业发展“聚”人才,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产业发展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宣传民族地区的有效载体,发展产业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不断夯实“聚”人才基础,搭建“育”人才平台,打造“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强产业”的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产业更好发展,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中展现人才力量。三是以产业发展“增”收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为实现“坚决做到不让一个脱贫人口返贫”的目标,在脱贫攻坚有效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政策找人,充分利用全乡的资源、气候、交通等各方面的条件,坚持用产业促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和烤烟、茶叶、畜牧等后续产业,稳步推进光伏发电建设,吸纳群众就地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绘制民族团结进步新蓝图。
三、厚植民生,架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盟誓代表后代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建在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巩固,一手抓本地经济发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凝聚“三个心向”精神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打造“硬核”乡村队伍,抓实耿沧线经济带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强化党建引领关爱服务“一老一小”,聚佤族同胞之智、举佤族同胞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一个民族不掉队。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一座历史丰碑,见证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为民情怀,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同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作者:李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