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流零碳能源企业 云南国际贡献独家方案
2024-10-03 09:54:33      来源:云南日报

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班果智慧场站

东川“光伏+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富源西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场

缅甸“无电村”光伏项目发电瞬间

推动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清洁能源相融合,班果光伏智慧场站实现无人值守;针对高原地区制氢制氧研究空白,实现绿色能源多场景综合利用,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实现民生服务和助力地方经济双赢……

彩云之南,风光无限。

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抓住云南省绿色能源资源优势,坚决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央企的使命与担当,国际的视野与作为,民族的情谊与情怀,按照立足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发展方向,聚焦风电、光伏、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围绕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核心功能,以绿色、创新、融合发展推进节能、降碳、扩绿、增长,全力建成“一流零碳能源企业”,为云南省建设绿色能源强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贡献云南国际方案。

2008年12月15日

云南国际成立

2011年9月

缅甸小其培水电站投产发电

2016年3月

北大村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

2020年10月

在东川建成全国首个“光伏+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2022年11月

富源西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场首批

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2022年12月

云南国际首个分布式光伏直流接入

示范项目——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二期投运

2023年5月8日

富源西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场8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发电

2023年9月

云南国际建成缅甸“无电村”光伏示范项目

2023年12月

全球首套创新储能技术——兆瓦级空气热力循环储能中试项目开工

2024年4月

云南国际班果智慧光伏电站启动试运行

绿色优先

全力建成“一流零碳能源企业”

云南国际是国家电投全资子公司。截至目前,运营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800万千瓦,全部为清洁能源。近3年,云南国际累计在云南投资近百亿元,产业分布国内及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南国际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践行“两个维护”,有力推动绿色低碳、国企改革等工作在云南国际落实见效。

从新能源场站到销售服务一线,从高山险滩到海外项目,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能源,打造新业态,全力建成“一流零碳能源企业”。

抓住云南绿色资源禀赋,抢占清洁能源市场。云南国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100%,其中风光占比超75%。富源西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项目,年上网电量超2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64.1万吨,环境效益显著。在昆明市东川区建成集光伏发电、集水水窖、智能蓄灌、生态涵养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项目,实现区域生态健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多重目标。

抓住云南开拓“绿证”新机遇,积极促进省内绿色电力消纳。云南国际突破交易系统技术瓶颈,打破跨网交易壁垒,2023年12月14日成功实现南方区域新能源项目在国家电网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平台注册20万张并实现成交的第一笔绿证交易。以市场为抓手,通过综合智慧能源服务、能源合同管理等方式,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用能解决方案。

通过强化“融入中心、创造价值”的工作理念,云南国际将党建工作融入公司生产、管理各环节,让党建成为激发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23年,云南国际开工、投产、投资规模、利润再创新高,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绿色发展良好局面。

科创赋能

为国企改革提供解题思路

推动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云南国际用高水平自主创新的生动案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解题思路和实施路径。云南国际以数智化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运用“超算中心+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化场站,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巡检、风险预警等多种管控,推动清洁能源生产运行提质增效,更在深耕绿色产业中做到了科技赋能产业、科创服务发展。

自主研发首个光伏直流接入电解铝母排技术,助力云南省高耗能产业节能改造、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丰富迪庆藏族自治州能源供应的创新性、多样性,填补高原地区制氢制氧研究空白,实现绿色能源多场景综合利用,解决民生问题,用清洁发展缔结民族团结进步纽带……

从2022年开始至今,云南国际的科技创新引领工作已持续近3年。富源西风力发电基地在“超算中心+数字孪生”智慧风电场系统的逐步完善下,实现了对复杂地理环境下风能资源的精确测量与评估,这是新能源行业首次与超算结合构建的数字孪生场站,带动和提升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新能源相关技术国际竞争力。

由云南国际牵头研究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绿色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字化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对各绿色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精准有效地评估及检测,为达到低碳排放、零碳排放甚至负碳排放给出指导性建议,助力绿色能源行业建设和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

在云南国际班果光伏智慧场站,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算力支撑,全站已完成智慧化改造。驻场工作人员已从原来需要6人到实现了无人值守。

从班果光伏智慧场站开始,2024年,云南国际计划对所有光伏电站进行智慧化改造。

更能体现云南国际“科技赋能产业、科创服务发展”理念的,则是“多能互补智慧型零碳村镇能源集成控制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这一省级重大专项直指一个空白领域,就是改变农村用能现状的“零碳村镇”。

“零碳村镇”项目就是将生态能源、绿电替代、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并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该项目将应用云南国际最新的核心技术——构网型技术研究。针对云南部分农村地区电网网架薄弱、供电负荷较为分散以及地形复杂等情况,构网型技术可以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并快速响应电网季节性负荷变化,满足电网调峰调频的需求。

新型电力系统必将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云南国际深知,只有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才能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赋能产业、科创服务发展”的改革路径,云南国际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通了能源供给侧到用户侧的全链条,公司也从传统能源企业蜕变成综合能源的供应商和服务商。

安全生产

“科技兴安”融新质产能强智慧大脑

云南国际也在不断探索科技赋能安全生产。“科技兴安”为落地云南乃至海外的每一个项目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云南国际目前在建及投运项目72个,高峰期时,约20个项目同时进行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压力巨大。尝试远程管理数智化平台,线上接入千里之外的进场施工项目设备备案、施工人员信息等举措,成为云南国际“科技兴安”的一次全新突破。

其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智能安全帽,已成为电力行业施工人员进场必备的安全设备。功能上,智能安全帽集成了“GPS+北斗卫星”,蓝牙近场通信,4G、5G远程通信,人员轨迹追踪识别,人脸检测、视频摄像,本地存储及远程数据采集,无网络近距离多人语音交互集成,作业人员跌倒主动呼救以及后台管理搭建等功能,可大幅降低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昭通牛栏江流域上的天花板电站面临着复杂又特殊的安全生产难题:受连续降雨和地震影响,电站附近的山体出现险情,给电站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为此,天花板电站联合各方开展堆积体地质勘测研究、外观及深部观测和监控、稳定性评估,并做好现场处置措施的培训和应急联动演练。目前,天花板电站库区左岸堆积体整体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永仁县格红1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在安全生产上的作为,则为云南国际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永仁县年平均日照时数长,格红光伏项目选址地光照资源更是优中之优,但是,选址不可避免地存在坡陡、临边作业量大等影响建设安全的隐患。此类地形,在山地光伏项目建设中很常见,其共同点就是场区面积大、交通安全风险高,设备运输不便,人员通行危险等。作为试点,格红项目部用无人机观测手段,组织人员实地踏勘排查交通风险点,绘制道路交通风险分布图,标注道路风险30余处,涵盖临边、急弯、陡坡多种风险因素,风险辨识准确、全面。一系列安全措施,不仅惠及到格红项目附近的村寨,还推广到东川项目、双柏项目的建设中去,为云南国际安全生产提供了积极有效的示范案例。

云南国际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将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工程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推动云南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效

创新管理体制为未来赢得新优势

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当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推动者、先行者和示范者,云南国际用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挖掘降本的潜力,培育提质的效益。

围绕“发电业务度电成本同比降低不少于1分/度”的发展目标,云南国际制定《“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各产业板块的运维材料费、外部电力费、人工成本、委托运行费、修理费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挖掘降本的潜能。

刚刚结束为期3个月停机检修的泗南江电站就是例子。按照惯例,泗南江电站高等级检修会委托第三方检修。而今年,电站完成了全自主维修,不仅锻炼了检修人员,还省下120万元的检修成本。

正在云南国际内部推行的区域化改革,则是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云南国际落实国家电投集团“2+N”区域统筹管控生产运营管理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实施“三集中、场站少人(无人)”管控模式,从组织保障、区域统筹、智慧场站、智改数转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新能源生产管控优化工作落地。

为做好区域化改革工作,云南国际印发了《云南国际昆明生产运营中心区域统筹管理方案》,依托云南国际新能源管理平台(滇能智慧)优化昆明生产运营中心并组建四个区域维检中心,修订制度224项,新建管理、工作、技术标准39项。对昆明生产运营中心与区域维检中心15个类别192项权责事项进行划分。组建滇东、滇中、滇西、楚雄4个区域维检中心,下设14个运维班组。30座场站依托滇东、滇中、楚雄维检中心实施集中运维,集中运维率57.69%,跨区域发展22座场站纳入区域维检中心管理范畴。

云南区域交易中心与生产运营中心集中办公,有效推进生产计划与市场交易协同、多电源品种发电特性协同、发售电一体化协同;能源销售公司与所属科技公司一体化融合,有效推进科技营销双向赋能。目前,云南区域市场化装机488万千瓦实现100%全委托营销,在统筹营销模式下,售电市场优势率375%,在滇五大发电集团中,云南国际持续排名第一。

区域化改革无疑是一种新尝试,开创新的方向就会有新的效益。今年1至7月,云南国际净利润增幅远创历史新高,“一利五率”中央企业经营指标大幅提升,可以预见年末的营收也将超出预期。

从生产环节到管理环节,云南国际用改革创新不断破题突围,不仅激发出企业的发展新活力,更在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上全面发力,必将让企业在蓄势未来中获得领先优势。

开放合作

牵手邻国推动绿电互联互通

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山水相依、文化相通,有强大的产业辐射能力,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云南国际作为国际化企业,致力于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能源示范窗口,积极投身共建“一带一路”,践行“中缅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力开发新能源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小其培水电站是中缅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电力合作典范项目。小其培自发电以来,已安全稳定运行4000天,累计发电超过24亿千瓦时。该电站的投运,有效提升了该区域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被当地居民赞为“镶在恩梅开江上的一颗明珠”。项目工作人员介绍,水电站供电后,当地居民家中有了冰箱、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到了夜晚,镇里的街道路灯也亮起来了。

云南国际在缅甸其培县耶觉村援建的光伏示范项目投运后,点亮了这个“无电村”。耶觉村是其培县中心区周边七公里范围内唯一一个“无电村”。经过多次实地踏勘后,云南国际采用分布式综合智慧能源作为解决方案,克服物资采购、运输、通关等重重困难,高标准组织施工,快速投产,解决了耶觉村全村的缺电问题,获得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赞赏。该项目为全球无电地区解决用电问题提供了“国家电投方案”,被国资委推荐入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推荐案例。

同时,云南国际关注项目所在地的民生保障问题,培养吸收缅甸本地化员工,连续数年为移民村居民捐赠大米,开展设施维护、医疗教育扶持、捐资建厂、技能培训等帮扶工作,帮助移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多年来,云南国际持续不断地为缅甸投入人力、物力帮扶,用实际行动续写中缅胞波情谊。

云南国际“出海”脚步还在加快,在老挝、泰国积极推进矿区、校园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项目将通过构建微型能源网,在学校屋顶、矿区闲置区域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独立储能系统,实现多种能源与不同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达到能效管理、综合节能管理的目的。(通讯员刘瑷童 郭春娟 蔡维

编辑: 邓国梅 责任编辑: 邓国梅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