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行业内建设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投产,“牵”起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春节假期,接待国内游客、国内旅游综合收入均同比实现增长,昆明旅游“涨”声一片;中共昆明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昆明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及昆明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正式揭牌,标志着金融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今年以来,昆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四轮驱动”,产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工业强市挑大梁
今年前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数字背后,是全市“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成效。
近年来,昆明实施“链长制”,通过发力建链、延链等五大强链工程,推进产业链图谱绘制、产业链企业联盟建立等7项重点工作,产业链招商取得积极成效。生物医药产业链推动贝泰妮中央工厂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产业链依托闻泰科技、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了一批关键配套项目;杉杉、裕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安徽旭合、宇泽半导体等项目开工建设,长盛科技、山东中翔畅盈等项目的签约将填补昆明碳纤维制造产业空白,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向下游高端材料制造延伸……
今年以来,昆明聚焦“提高工业占GDP比重、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出台系列方案,将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昆明工业新引擎,全链条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下一步,全市将持续在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上下功夫,突出抓好新能源电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探索培育氢能利用产业,培育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等未来产业,谋划建设“云南美谷”美妆产业聚集区;一体推进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开工建设、要素保障、竣工投产入库,全链条抓实工业发展。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2023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08.37亿元,同比增长3.9%,占GDP比重10.3%,对GDP贡献率为12.4%。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76.03亿元,同比增长10.54%。推进金融活市,昆明将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业增加值规模迈上1000亿元台阶。围绕重点产业上下游支持上市企业并购重组,规范昆明产业投资基金发展。
贸易旅游展实力
在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同时,昆明不断推进贸易富市、旅游兴市,建设产业高地、打造实力春城。
3月29日,云南国际大宗商品(橡胶)交收中心揭牌,这不仅是昆明与物产中大集团战略合作的又一成果落地,也是昆明服务全省产业发展的积极行动,更是昆明推动贸易富市战略的具体实践。
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昆明持续深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商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今年前4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0.99亿元,同比增长1.5%,消费市场保持平稳。推动贸易富市,昆明将构建外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优化贸易发展方式,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加快打造总部经济、会展经济集聚区,确保美团、携程等平台企业区域运营(结算)中心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华为云南区域总部,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区域性总部、贸易型总部以及国际组织(机构)地区总部落户。
既要吸引投资,也要吸引游客。4月,教场中路的蓝花楹迎来盛花期。缓缓开过的双层赏花巴士、栩栩如生的蓝花楹雪糕、清透的“昆明蓝”天空,这幅只属于昆明的画卷引来大批游客。近年来,昆明把“流量”变“留量”,“颜值”变“产值”,旅游兴市交出闪亮答卷。
今年,全市将促进旅游业创新创优,加大“城市IP”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城市形象营销推广,加快西山景区、云南民族村等传统景区提升改造,推动昆明君悦酒店等一批高品质酒店建成运营。加快培育体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康养融合等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推动环滇池世界级度假区建设,高水平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确保接待游客、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0%。(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