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写下的“到此一游”、为拍美景扰乱公共秩序、霸座插队……“五一”假期出门游玩本事放松心情,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惬意旅行,然而旅游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总是让出行体验大打折扣。
2023年11月1日出台的第一部“小快灵”立法——《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的规定》让“辣手摧鸥”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有了明确的处罚依据,保护了当地生态文明,更保护了人鸥和谐的美好画面,让昆明海埂大坝成为了网红景点,让海鸥成为了昆明旅游名片。
五一节假期,昆明校场北路的蓝花楹、市内农贸市场、环湖路、湿地公园等都面临与海埂大坝一样从公共场所演变为打卡”景点“的实际需要。《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的规定》这样的“小快灵”立法提供了积极探索和有效经验,是保障这些非传统景点既满足市民日常出行生活需求又满足来昆游客旅游体验,最大程度低保留城市文化印记,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游客旅行中的不文明行为屡次霸榜假期出行热门话题,当下迎来网友门的口诛笔伐后不多时必然去而复返,甚至多地同发。《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实施后,作为热门旅游目目的地的昆明市于2019年8月15日开始执行《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实行保存期限为1年至5年的动态管理,并通过打通旅游不文明行为信息采集渠道,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联合惩戒工作机制等措施。
法律法规从来不是出台了就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小快灵”立法的尝试是城市管理的智慧,是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破解难题的有效手段。
当然,作为旅游主体,游客也应该提升个人素质,展现良好的公民形象。在旅行中应该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旅行环境,享受旅行的乐趣。(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周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