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安宁 争先有为
2024-01-31 07:59:46      来源:昆明信息港

安宁产业园区一隅。   通讯员黄晓洪摄

安宁城市文化中心。   安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安宁,一片奋进景象。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城市社区到广袤田园,从巍巍青山到秀美公园,处处是风景、处处有惊喜、处处见发展成效。

2023年,安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六个春城”建设要求,聚焦“新型城市化先导区、昆明现代工业基地”的总体定位,深入开展“争当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2024年,安宁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推动安宁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围绕“新型城市化先导区、昆明现代工业基地”的总体定位,深入推进“生态优先”“工业立市”“昆安融城”“共同富裕”四大战略,锚定目标任务、聚力真抓实干,奋力推动云南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看成绩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政治定力。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定了推动安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8个调研课题,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教育引导全市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为安宁建设云南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了坚实保障。

迎难而上、聚力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6.55亿元,增长8.9%,增速居昆明市第2位,为近4年新高;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62亿元,增长6.2%,绝对值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占昆明市比重达30.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7%,增速位居昆明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16亿元,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3%、6%。“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综合排名连续三个季度位居昆明市第一,成为云南省唯一连续4年上榜赛迪百强县榜单的县(市),排名从第88位上升至第79位,连续3年上榜全国工业经济百强县,从第77位上升至第72位,均创历史新高。

以点带面、综合施策,提升城市魅力。成功获评云南省“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示范县城、“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2023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绿美城市入选省级试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太平新城小街旧集镇、产业园区草铺片区成功纳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范围,大屯东、官厢街片区开发加快推进。化工园区以全省最高分首家获评D类化工园区。国考、省考4个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安宁市单月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首次进入昆明市前三。

倾心惠民、增进福祉,厚植幸福潜力。民生领域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教育、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2名高考学子进入全省前50名,中考成绩位居昆明前列。成为全省首家拥有传染病防治和综合救治三甲医院的县级城市,获评云南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全域范围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看举措 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聚焦稳中求进,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8.6亿元。产业投资占比从49.4%提升至62%,工业投资占比从44.5%提升至56.3%。引进山东中翔畅盈等40个工业项目,云天化聚丙烯粉料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欧冶链金等38个项目实现投产;商贸物流扬帆启航,新增入库商贸服务业企业67家,桃花村货运站国际陆港等4个项目开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51.7亿元,位列昆明市第一;文旅大健康产业活力迸发,1.5万人相约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ITF国际网球巡回赛重返中国后的首站红土赛事在安宁开打。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25%。保罗大健康产业园等23个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健康产业“三区一带”协同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聚焦服务提质,营商环境展现新气象。做大招商引资“梧桐树”,累计签约项目86个,到位市外资金154.64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际利用外资3857.83万美元,净增外资经营主体29户。新签约西南铜业等50亿元以上项目5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达91%,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净增经营主体7457户,新增“四上企业”97家,创年度新高,实现量质齐升;当好助企惠企“店小二”,“安心投”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擦亮。“安采贷”“助企贷”不断释放金融活水,企业用工、用能、用地、物流成本持续降低;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8%,增速位居昆明市第一。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新增有效专利656件,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争取到位国家和省项目资金7.58亿元。获批建设用地8819亩,获批林地10025亩,分别占昆明市域获批面积的32.3%、80.1%。安宁产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增量配电业务区域调整。

聚焦宜居宜业,城乡面貌焕发新容颜。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等16个规划发布实施;公园城市成效显著,建成贯通城市中心区东西向70公顷的公园群廊,宁湖片区南北向80公顷的“城市生态会客厅”,建成区绿地率达40.21%;交通设施不断优化,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0.05亿元,排名昆明市第一。大屯东片区路网陆续建成,石安公路全线通车,安宁主城西南环线至汽校南路西延线投用;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实施22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73.6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5万户6.6万人。治理临违建筑34.73万平方米,完成14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命名花园式单位(小区)30个,“潮汐式”经营管理模式受到好评;农村环境改善明显,54个行政村完成治理,实现分类收集设施全覆盖。成功创建115个昆明市级绿美村庄,温泉小村获评“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花巷雁塔”“滇秀石庄”等精品农旅品牌持续“圈粉”。

聚焦全面振兴,“三农”工作打开新局面。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农业总产值达38.61亿元。冬冬食品、恒进农业等14家企业成功入选“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仟村农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现代设施农业稳步推进,11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高原海虾养殖及特色循环农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现代花卉产业园建成亚洲最大的无土栽培玻璃单体大棚和全国最大的鲜切花采后恒温处理车间,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驻企业20家;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两权”抵押共获金融机构授信贷款额度2.22亿元,成功入选全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石庄村被列为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新样板。有效降低“污染量”,在全省率先开展产业园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治理筛查与监测,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力提高“干净量”,强化水环境治理,实现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全覆盖,太平新城集镇污水管网一至四标投入使用,南部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聚力打造“循环量”,全年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60.43%,其中第4季度达到100%;着力厚植“生态量”,实施绿美建设行动,螃蟹河县街段等4条(个)河湖成功创建昆明市美丽河湖。完成林草生态建设25251亩,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000亩,大庙地磷矿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矿山,安宁产业园区创建为省级绿美园区。

聚焦美好生活,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优教育硕果累累,5所学校建成开学,新增学位5620个,安宁市第三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级二等幼儿园。教育“双创”工作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创新公办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专项招聘办法,引进名师名长27人,建成名师工作室40个,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增加;促健康亮点纷呈,贺震旦院士工作站揭牌,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安宁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实施乡村医生“县聘乡管村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牵头医院向基层下转患者同比上升47.5%。建成全省首个联通基层的县级慢病管理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交流;强体魄卓有成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昆明七运会创造39金38银历史最好成绩,安宁学子贺相红获亚运会竞走冠军;稳就业举措有力,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3万个,新增就业82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8%。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2831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65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91人。建成全省首家县级退役军人创业园,金方街道新村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兴文化丰富多彩,安宁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流动书包”志愿服务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县街街道获评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聚焦筑牢底线,社会稳定得到新巩固。守住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高压线”,粮食播种6.85万亩,产量3.07万吨;把稳安全生产“基本面”,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36%。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治超非现场执法经验在全省示范推广;消除矛盾隐患“风险点”,加强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俊发松林雅苑等12个“保交楼”项目交付率达98.58%,大学城商业中心等10个烂尾楼清零。全力落实防风化债工作,合理降低政府和国资平台负债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私挖盗采等领域违法犯罪。深入践行“枫桥经验”,成功创建省级“如家信访窗口”,连续3年蝉联人民网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看未来 锚定目标真抓实干

稳支撑、增后劲,实现产业能级上台阶。推动工业立市提质增效,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80亿元;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全年实现旅游人次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推动现代农业蝶变转型,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以上。

强基础、保联通,实现开放发展上台阶。加快枢纽建设,确保桃花村国际物流园东片区专用通道项目二标段建成通车,实现货物吞吐量2500万吨以上,物流业产值达到30亿元;加速平台搭建,推动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促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发展,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以上,实现限额以上商贸业销售额450亿元,增长15%以上;加强基础配套,稳步推进安宁境内动车站设立工作,加快太平新城西环至安宁主城连接线项目建设,实施综合仓储中心、读书铺中央仓等4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新建充电桩300枪。

提品质、增颜值,实现“五城共建”上台阶。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承载力。建好健康安宁,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县复审,顺利获得全省健康县城命名;建好美丽安宁,加快实施太平新城小街片区、产业园区草铺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望湖小区、罗白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易涝积水点治理;建好文明安宁,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多措并举促进创建工作落地见效;建好智慧安宁,新建5G基站180个以上,进一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智慧养老系统”,打造智慧化工园区;建好幸福安宁,提供就业岗位不低于10000个,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新增学位3000个,开展强师惠师行动,引进培养名师名长15名。有效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普惠托育服务。

抓龙头、树品牌,实现乡村振兴上台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固投增长5%,新增农业企业100户以上,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5户,安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保持在105户以上;推进“千万工程”实践,扎实推进22项工作任务,建设4个示范村、20个提升村,创建1个省级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村庄、32个昆明市级绿美村庄;深化农村改革成效,全年新增农业合作社5家、示范性家庭农场5户,实现全市80个涉农村(社区)本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平均达170万元以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治理模式,实现昆明市级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标率95%以上。

增动力、优服务,实现营商环境上台阶。开展审批效率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实现行政许可类事项全程网办,全力打造“安心办”服务品牌;开展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经营主体集群注册登记管理,新增经营主体5000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达8%以上;开展创新赋能提升行动,实现研发经费投入总额同比增长20%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0家,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8%。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2家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稳步推进安宁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开展项目效益提升行动,招引项目60个以上,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投产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90%、50%、50%以上;开展要素保障提升行动,完成土地供应6000亩,220千伏工业园变电站建成投用,220千伏建宁变电站开工,逐步完善冶金、麒麟、水井湾等片区和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

促转型、重治理,实现生态文明上台阶。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攻坚,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保障性住房、市政、园林绿化以及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对磷石膏建材应用尽用,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田灌溉尾水收集处理,推动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螳螂川城区段污水直排口清零,实现国控断面鸣矣河—通仙桥、省控断面螳螂川—温泉大桥、青龙峡断面和车木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矿山2300亩,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始终保持对私挖盗采的高压态势;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达标。严防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处置闲置土地1000亩,处置率达35%以上;化解批而未供土地3000亩,化解率达30%以上。

守底线、防风险,实现安全发展上台阶。加强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实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产量3万吨以上,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强化社会面风险防控化解,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为载体,全力做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 

强担当、抓落实,实现政府效能上台阶。全面落实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始终着眼于实、立足于干,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争当“实干家”,让“抓落实”成为安宁的鲜明标识。(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编辑: 王奕然 责任编辑: 劳学丽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