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11月9日,云南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提出6个方面、25条有针对性的务实措施,形成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布会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介绍,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共同努力,全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迈上新台阶,呈现出发展快、贡献大、活力强、有担当的鲜明特点,贡献了全省40%以上的税收、50%以上的GDP、60%左右的产业投资、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王建新表示,近日印发实施的《意见》结合云南实际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民营经济法治环境建设、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升级、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务实措施。
云南省提出畅通市场准入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强化社会信用激励约束、完善市场化重整和退出机制等5条具体意见。细化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效能、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开展行政审批“中梗阻”专项整治行动,健全民营企业办事堵点主动发现机制;推进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深化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等工作措施,着力破除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切实打造更优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好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发布会现场。记者上官艳君 摄
提出支持参与重大战略、支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融资支持、强化人才支持和用工保障、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等6条具体意见。细化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施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云品出海”工程,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对符合条件的带农增收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制定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等项目清单,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建立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强化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保障,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和城市更新改造;深化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应用,实施优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整合就业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急需紧缺人才公共服务保障;加快优化完善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功能等工作措施,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回应企业关心和诉求,稳定民营企业预期。
提出积极做好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诉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监管执法体系、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等5条具体意见。细化提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法律问题咨询通道,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作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扩大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压缩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用好用足强制执行措施,保障民营企业胜诉权益及时兑现;加强涉民营企业案件检察监督,建立完善防范化解风险协作机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设定“企业安静期”,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等工作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提出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等3条具体意见。细化提出制定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培育清单,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加强数字化服务,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等工作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提质升级。
此外,提出强化民营企业家培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3条具体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激励约束、及时做好总结评估等3条具体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指出健全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杨贵芳介绍,下一步,云南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主要聚焦全面做大企业基本盘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发力,到2025年,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达到28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达到9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达到12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力争达到12家。
云南将主要从做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队伍、做大专精特新企业基本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强化金融服务、加强人才智力支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优化服务体系建设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
发布会现场。记者上官艳君 摄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健介绍,近期,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直14个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全省广大个体工商户送上了“真金白银”政策大礼包,从降低发展成本、完善发展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发展保障等4个方面制定了39条具体政策措施,帮助解决个体工商户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云南省个体工商户发展态势稳定向好,体现良好发展韧性,成为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23年10月底,总量已达462.57万户,退出新设比保持在20%左右的低位,体现出帮扶措施不断发力,市场信心有效提振。全省已有4.65万户个体工商户“个转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据统计,云南省个体工商户平均每户带动就业2.68人,为稳经济、稳就业、惠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云南省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落实促进“两个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广“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试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记者了解到,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省工商联开展“千企百会调研”、开设“政策速递”等专栏,打造云南政企通助企服务数字化平台,广泛宣传、推送政策,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到企业”的转变。
充分发挥埠外商会作用,结合消费扶贫,开展“云品入鲁”“云品入沪·沪户开心”“云品入苏·苏享云品”“云品入浙·直惠全国”等云品出滇活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实施民企名品出海“五个一”工程,组织企业赴南亚东南亚等全球各地参展参会。
建立健全“1+N”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与省税务局、省金融监管局、省教育厅等10多个部门进行工作协同,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组织开展“梧桐树工程”“以商招商大竞赛”等活动,推动以商招商。切实做好全国工商联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暨民企入滇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大会筹备工作,为云南省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实施“滇商好声音”工程,讲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故事等活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身“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行动,截至9月底,已累计投入440多亿元,助力6046个贫困村脱贫,支持4723个村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