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后,再也没出现过污水横流的情况,而且小区路面也改造升级了,环境更美了,居民们住得更舒心。”说起雨污分流改造带来的变化,盘龙区东风巷居民何女士难掩兴奋之情。
水是城市血液,更是城市命脉。
为了让城区河流不受污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2020年以来,盘龙区在全市先试先行完成雨污分流整治工作,破解小区雨污分流中“管网难排查、雨污难分流、治理难实施、水质难保障”的难题。如今,盘龙区雨污分流工作即将收官,这场围绕水环境提升的行动,让居民生活更美好,也让城市更健康。
先试先行 成效明显
一直以来,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管道堵塞、汛期排水不畅、雨水倒灌等现象成了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拦路石”、城市发展的“肠梗阻”。
雨污分流,顾名思义就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渠输送,其中污水通过污水网管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处理,雨水经雨水管渠排入就近河道。
大禹治水的理念是疏导为主,盘龙区雨污分流的目的也是疏导,疏导清理污水,让清水入河。
时间回到3年前,盘龙区先试先行,率先启动了金色大道—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区污水提能增效和清水网格项目,开始打造全省“污水零直排”先行区。
盘龙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按照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到今年12月底,盘龙区1700多个小区将全部完成雨污分流。
“说到成效,最明显的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雨季河道水质进一步提升。”盘龙区水务局防汛办主任彭正杰介绍,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以后,小区分流效果明显,河道雨水排口水质大幅改善。对降雨过程超过30分钟的雨水排口排水进行取样检测,水质基本趋于地表水Ⅲ类水质,且改造后雨水排口旱天无污水流出,市政管道混接、错接情况大幅改观,箱涵内部进水量也大幅减少,以金色大道—北辰大道为例,排洪箱涵内10个旱季流水口现仅有4个有水流出,主要是管道外水渗入产生。
金星立交桥、霖雨路等往年“逢雨必淹”点位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淹积水问题大幅改善。结合城市防汛补短板工作,盘龙区全区淹积水点由原来的47个减少到23个,其中有8个重度淹积水点改为轻度淹积水点,比如北站隧道、沣源路、白云路与北京路交叉口。
民心工程 久久为功
日前,一场由盘龙区政协雨污分流“长效管 长惠民”的协商议事会在鼓楼街道桃源社区举行。
“这是件利民的好事,大伙儿都会全力支持。”通过商前深入调研和当天的院坝协商,集居民群众、职能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智慧,大家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建议,达成了共识。
雨污分流整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时也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工作中,盘龙区做实做细群众动员工作,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衡量标准,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前期宣传动员期间,街道社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党员、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的作用,大力宣传雨污分流整治工作目的和意义,提高群众知晓率,动员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建言献策。之后,通过走访、集中宣讲、信箱、电话、会议等形式,紧扣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小区党支部组织提议人、利益相关人、党员代表、小区业委会(物委会)、居民代表筛选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意见建议提交社区党组织。
社区党组织牵头,开展实地查看、走访,了解实际情况,组织召开社区“两委”会议进行研究审核,初步确定可实施事项,并上报街道。街道根据社区上报事项,联合区水务局,就提议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进行研究,会商确定条件成熟、群众期盼高、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开展实施。
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一头连着滇池流域水环境,一头连着群众生活。实施这项工程,需要反复修改后确定设计方案,确保“一院一策”、分类施策,同时,强调小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实现由“要我改”到“我要改”。
岸绿水清 绿美宜居
“盘龙区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让有近千年历史的明通河部分河道‘重见天日’。”近期,本报报道的一条关于明通河的新闻引起市民的关注。
今年,盘龙区在明通河、白塔路等4个分区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工作。按照规划,明通河的定位是清水通道。工作人员深入河道内查看,发现河道的安全已经得不到保障,以前的明通河河道多为砖混结构,经过长年累月地冲刷,砖的质量不能保障,里面的砂浆粉化,局部还出现脱落。另外,在泄洪功能方面,由于明通河是条暗河,有的地方长期无人管,有的断面不够,因此河道需要重新修建才能保证安全和泄洪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在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推进过程中,盘龙区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系统,能够打开的河道尽量打开。
河道“生态”要有“光合作用”,只有敞开后才能实现。于是在做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时,盘龙区考虑将能打开的部分尽量打开,重建河道,把河道还给城市、还给百姓。
今年12月,明通河工程将全部完工。“复明”以后,河道两边会修建步道,让市民可以从人民路一直沿河走到东风路;步道边将种植绿植,实现岸绿花红;还将沿河打造一个文化长廊,展现盘龙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明通河的历史、河道整治成果和管理历程。
污水入管、雨水入河,雨污分流让城市的“里子”更实,“面子”更靓,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昆明日报 记者雷晴 胡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