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记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原党委书记何纯孝
2023-10-23 08:08:03      来源:昆明信息港

何纯孝。 贵金属集团供图

虽然已年近九旬,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回忆起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研究方向的转变、科技体制改革,他思路清晰、侃侃而谈。他就是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原党委书记何纯孝。

机缘巧合来到贵研所

何纯孝于1935年出生,1958年从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前身)工作。不久后,苏联铂族金属提取提纯专家克拉契柯到中国履行中苏签订的访问协议,原定前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交流访问,由于化学所研究方向改变,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把握住了机会,将这位专家请到所里讲学。这一机缘,为贵研所之后在贵金属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从那个时候才开始接触贵金属学科的知识,并逐步有针对性地研究贵金属相关课题,基本上形成了冶金、材料、应用、化学分析、物理检测等体系。”何纯孝说,从那时起,研究所向中科院提出改名申请,直到1962年12月才得到正式批复,更名为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正式踏入贵金属研究领域。为了配合新领域的需要,大部分人放弃了奋斗多年的专业,改变了研究方向,何纯孝也确定了“贵金属冶金”的研究方向。改变研究方向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大家都把“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放在心中,全所上下说干就干,没有犹豫。

1963年,贵研所成立贵金属材料研究室,何纯孝成为负责人,开始进行贵金属材料方向的研究。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发展过程中,贵研所认为情报工作十分重要,于是成立了贵金属情报中心。何纯孝接手了该中心工作,和同事完成了贵金属合金相图课题,并推出多本著作,为我国贵金属新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何纯孝记忆犹新。在编撰《贵金属材料加工手册》时,他了解到贵金属合金相图的重要性。“相图对于了解金属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讨论合金在实际生产中组织变化的基础,对合金的加工工艺参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何纯孝说,他从1973年就开始研究贵金属合金相图,在1983年出版了当时中国第一本《贵金属合金相图》。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何纯孝坦言,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每天都在不断学习,不停翻阅各国的材料。英语和俄语他都掌握,但翻阅德语、日语的资料时就较为艰难。“我买了词典一边翻译一边学习。我的第一本合金相图还邀请当时德国普朗克学会金属研究所所长写了序言。”何纯孝说。

之后的30余年中,何纯孝和同事先后出版了3本《贵金属合金相图》,最后一本是2010年出版的英文版本。说起合金相图系列,他还有遗憾:“第二本合金相图由于太厚,出版社要求我做一些删减,我删掉了其中一个结构,回过头来想,还是觉得应该保留。”

除了《贵金属合金相图》,何纯孝还参与编撰了《有色金属进展》《铂族金属》等7部著作,退休之后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贵金属情报中心进行著作的编写和相图的研究工作。

耄耋之年初心不改

1958年进入贵研所,1984年起担任贵研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何纯孝陪伴着贵研所一路摸索、成长。如今,承袭贵研所的光荣传统,云南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长为我国贵金属领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正向着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目标奋进。将贵研精神发扬光大,让企业持续为我国贵金属新材料发展贡献力量是何纯孝的愿望。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原所长谭庆麟的主持下,贵研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未来长期的发展目标,即围绕贵金属领域打造贵金属冶金中心、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中心、贵金属材料制造中心、贵金属分析测试中心。经过一代代贵研人的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何纯孝希望,现在的贵研人在前辈打下的基础上持续做好研究,把贵研所的牌子发扬光大。“我国比较缺乏贵金属材料,这是非常重要的物资,很多高精尖的地方都需要这个材料。因此要不断研究,发挥国家队的作用,跟踪世界发展前沿信息,站在较高的起点部署发展规划,让我国在这方面位于领先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何纯孝说。

几十年以来,科研院所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经历了一轮又一轮风浪,但不变的是贵研人以国家之需要为志愿的情怀,贵研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贵研人在贵金属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编辑: 邓国梅 责任编辑: 曹月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