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非遗进校园”走进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2023-09-23 14:30:02      来源:昆明信息港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张蕊 9月22日下午,昆明市2023年“非遗进校园”走进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活动由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昆明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承办。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分为三个板块同时进行:“昆明非遗技艺活态展示”在教学楼的一楼大厅举行,组织了安宁扎染、剪纸、传拓、唐菓子四个非遗项目;“非遗大课堂”在多功能报告厅,邀请到省级非遗“云南评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肖祖庆老师、“昆明瓦猫”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航老师主讲;“昆明非遗静态展览”则以展板的形式,对我市各级非遗项目共计60个进行了图文介绍。

下午三点半,初二年级300名学生齐聚多功能报告厅,通过昆明非遗微视频播放、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展示表演、互动问答等方式,认识了解“云南评书”“昆明瓦猫”两个独具昆明特色的非遗项目。

身着长衫的肖祖庆老师一登场,热烈的掌声立刻响彻整个大厅,肖祖庆老师给同学们普及了评书的基本知识。评书,又称说书、讲书,讲故事,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云南评书是全国五大评书之一,在清道光年间由四川传入昆明,以昆明方言为主要语言,是通过演员的说表、评论,讲叙故事的语言类曲艺项目,2022年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同学们边听边认真记录。

省级非遗“云南评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肖祖庆老师现场普及评书基本知识

之后,肖祖庆老师手持扇子、醒木,给同学们表演了一段评书《昆明城的传说》,“四季如春的气候,众多的名胜古迹,你想知道昆明城的来历吗?听我慢慢道来……”肖祖庆老师浑厚的声音仿佛有魔力一般,一下子就牢牢地把同学们吸引住了。从历史渊源到文化特色,从滇池美景到街巷美食,同学们沉浸其中听得入神,大厅里掌声此起彼伏。

互动环节中,杨思然、胡凯润、张凯、吕梓铭四位同学踊跃上台给大家讲了《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真假美猴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肖祖庆老师就舞台仪态、叙述方式、节奏把控、吐字清晰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昆明瓦猫市级非遗传承人张航老师现场讲解。

昆明瓦猫市级非遗传承人张航老师则围绕《云南瓦猫——造化随心》主题,介绍了瓦猫作为云南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是用陶泥制作而成的民间艺术品,因形象造型似猫,且又是瓦制,因此在云南统称“瓦猫”,主要流传在云南昆明、大理等地,因地域的不同各有特色。作为一种建筑文化,瓦猫在昆明地区的流传至今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凡能见到的昆明老瓦房都有瓦猫,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昆明瓦猫于2022年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昆明非遗”技艺活态展示区气氛活跃,300多名学生有序参观、体验。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段云丽老师、传拓代表性传承人张衡老师、安宁扎染代表性传承人杨成老师、唐菓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阮智敏老师在现场为师生进行技艺活态展示及互动,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多位非遗传承人到现场为同学展示非遗技艺。

段云丽老师教授学生们传统剪纸技艺,四折团花、五折莲花、对折蝴蝶,一张其貌不扬的红纸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副精巧别致的剪纸作品很快就完成了,最后再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简单装裱。

同学们参与剪纸体验。

唐菓子是盛唐时期流行的蒸食,外观精巧,色彩柔美,不仅可以食用,也可当作艺术品欣赏,吸引了众多女同学的青睐,阮智敏老师教授了同学们揉、捏、揪、挑、压、搓、拨、按、剪等制作工艺。

整个现场热闹非凡,每一个非遗展区都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有的同学对扎染工艺的所有流程充满好奇;有的同学现场体验了“万物可拓,人人可拓”— 传拓的诗境意趣。

同学们参与现场体验。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是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直属的公办一级学校,也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所公办外语类学校。学校现分设校本部呈贡校区和官渡校区,开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职高部(泰语课程中心)、国际部、综合高中,在校学生2100余人。学校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不仅在校门口对活动开展表示欢迎,还在活动中为每位传承人献上鲜花,以示尊重和感谢。

活动现场。

活动在师生们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中秋佳节到来之际,非遗传承深入校园学习生活,让广大师生不仅认识了解本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更让广大青少年强化了担负起守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

编辑: 苏雯芊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