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梅鸡制作技艺列入经开区第二批区级非遗名录
2023-02-16 14:33:24      来源:昆明信息港

      昆明信息港讯 2月14日,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公布了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阿拉街道彝族撒梅人传统饮食撒梅鸡制作技艺成功入选。


2022年10月25日,在昆明市经开区阿拉彝族乡海子村,撒梅人李勇制作的彝族撒梅鸡。


2022年10月25日,昆明市经开区阿拉彝族乡海子村“一颗印”民居。这里是彝族撒梅人撒梅鸡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地之一。

撒梅鸡是昆明经开区阿拉街道世居少数民族彝族(撒梅人)的传统特色菜品,彝族撒梅人在除夕、火把节、安宅奠土都有“使鸡”的传统,即由家庭主妇抱着一只大红公鸡祭拜,祈求保佑全家来年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撒梅鸡制作技艺演变至今依然保留了部分祭祀环节,对于研究撒梅人的饮食文化发展、演变和传承更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2年10月25日,昆明市经开区阿拉彝族乡海子村,撒梅人李勇(左)与母亲正在进行宰杀公鸡前的祭拜仪式。


2022年10月25日,在阿拉彝族乡,几乎家家会做撒梅鸡,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美食。

撒梅鸡制作是用煮熟的鸡肉与腌肉一起“回锅”炒,花椒、姜片、干椒将肉香完全激发,外表酥脆,里面却鲜嫩多汁。撒梅鸡与舂糍粑、猪八碗、苞谷酒、肝生、鲊、糍粑、苦荞粑粑、玉米粑粑一同作为彝族撒梅人过年过节(火把节)松毛席以及婚丧嫁娶等彝族撒梅人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品,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多年来,阿拉街道办事处打造的本地民俗特色饮食文化主题活动“舌尖上的撒梅”,为彝族撒梅鸡打响了美食品牌,扩大了知名度。


2017年,在阿拉街道办事处打造的本地民俗特色饮食文化主题活动“舌尖上的撒梅”上,市民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撒梅鸡作为昆明经开区乃至昆明市少有的纯土著地方美食,此次申遗成功确立了撒梅鸡制作技艺及其背后悠久的地方民俗的主体地位,是昆明经开区社会事务局为助力辖区乡村振兴工作打造的具有非遗特色的IP,将结合‘春城文化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撒梅文化节’等活动打好这张特色牌。”据昆明经开区社会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撒梅鸡制作技艺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编辑: 孙红亮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