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吉旭 2022年富民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刘绍祥提出《关于实施东核村委会至杆枯楼村进村道路硬化的建议》,希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富民县将其列入富民县2022年通村公路路面硬化项目中,由赤鹫镇政府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富民县赤鹫镇东核村委会杆枯楼村位于有“昆明十峰”之称的望海山中部,是一个彝族村寨,有80户225人。多年来,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山高坡陡,该村的道路基础设施薄弱,进村道路崎岖狭窄,大车进不去,农产品运不出来,农户生产技术更新慢,严重影响村民致富增收。
昔日的杆枯楼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村民赶集及销售农产品交通极为不便,恶劣的交通条件限制了村寨的发展,成了村民的糟心事、烦心事。“解决道路通行问题,一直是当地群众的期盼。”刘绍祥说。
刘绍祥是一名退役军人,1998年退伍回到富民县后,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军人特质,勇于担当,干劲十足,回乡“深耕”变身为乡村振兴“尖兵”。2007年,他成为东核村的村干部,用人才与当地优势来推动振兴乡村,作为东核村的一把手,刘绍祥以民为主,敢勇当先,任劳任怨,把乡村振兴放首位,成为村民的依靠、村民的力量、村民的家人。
“我们这里道路陡峭狭窄,为了让我们农产品走出去,我们必须要致富先修路。”在刘绍祥勘察时发现东核下辖的杆枯楼村道路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为解决村民出行困难及农作物运输的问题,他积极申请项目、申请资金,最终完成杆枯楼村道路硬化,总长1920米,总投资70余万元。同时,他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质量监督、道路养护,不仅增加了群众的参与感,更使群众团结起来,为乡村致富图景增添色彩。
“现在进村的道路好走了,外地客商直接到村里收购我们种植的爬树豆,价格在4.5元每公斤,我家只算爬树豆的收入都要达到2万元以上”,杆枯楼村的李大爷说。“我家的劳动力少,土地出租给了种红薯的种植大户,8亩土地,年租金收入4000元,我们一家都去帮工,还有不少于80元一天的收入,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这是杆枯楼村民杨大姐的心里话。这也是杆枯楼进村道路硬化建设完成后,给当地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实惠。
刘绍祥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还会积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及时把他们好的意见建议带到两会上去,希望县里继续在以后工作中,对我们农村乡村振兴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