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滇池边树林里有人在动……
2022-10-10 09:55:01      来源:昆明信息港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有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他们守护生态,捍卫平安,水域、空中、陆地都是他们的“战场”。

奇怪的身影

无人机回传的热成像图像上,一个小“点”正在移动……凌晨5点,海峰湿地树林处临水区域,男子鬼鬼祟祟出现在水边,这捕鱼精神,着实“敬业”。

123

(图为无人机回传的热成像图像)

面对警方驾驶快艇形成的包围驱逐,男子急忙划着自己制作的“轮胎”筏子上岸,一头扎进了树林里。

湿地环境优美,树林茂密。男子以为自己藏身其中不会被发现,其实他的一举一动早就暴露在警方的视野中。

“上岸了,上岸了,合围!”随着一声“收网”令下,一直在岸上蹲守的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辅警齐力合围,将男子抓住。

男子将他的作案工具及非法渔获——一袋鱼藏在草丛中,也被民警一一查获。

“你们怎么来得那么快!”犯罪嫌疑人彭某某疑惑地说道。

“智慧开路”,形成合战

此次行动中,共出动警力15人、车辆2台、快艇1艘。巡查队整装列队,快艇组机动灵活,无人机于高空翱翔,海陆空形成了纵深立体的巡查网,实现了无死角的强大侦查火力网。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有序侦办中。

1

“犯罪嫌疑人抱着凌晨人少、肉眼视野差、熟悉周边路线的侥幸心理实施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活动。过去,岸上警力对水域违法打击延伸相对较差,助长了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导致非法捕捞违法犯罪屡禁不止。如今,有了警用无人机的投入使用和水上分局的通力协作,切实地解决了在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保护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该案件经办民警、五华分局环食药侦大队李昭告诉记者。

自“长江禁渔2022”专项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结合涉生态环境领域打击工作实际,五华环食药大队配备了无人机,投入到打击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工作中,助力科技强警,打造“网格化、数字化、轨迹化、可视化”的实战操作系统,切实提升打击效能;聘请专业人员对大队执法民警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突破传统执法作战手段,通过技术手段对圈定的重点对象进行定位分析,实现对违法犯罪人员的精准打击。

河(湖)长+警长机制有成效

河(湖)长+警长机制,是提升河湖保护法治化的重要举措。

罗非鱼、鲫鱼、水生草鱼……男子“收获”颇丰,正沾沾自喜,便被警方抓了个正着。8月23日,五华环食药大队联合沙朗派出所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抓获。彼时,他还拿着自己作案的电鱼工具。

“目前该案已立为刑事案件,待进一步侦办。”沙朗派出所副所长廖国勇介绍。

五华分局分别成立“长江禁渔2022”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河(湖)警长制”领导小组,明确7个成员部门,设置河(湖)段警长1人、片警长19人,安装公示牌12块,建立起对辖区涉长江流域的盘龙江、新运粮河、老运粮河等59个河道、沟渠、水库进行分区管理,段警长资源整合的网格化安防布控模式,确保形成情报线索互通、信息共享格局。

为切实开展好“十年禁渔”工作,抓好河(湖)警长制落实,五华分局环食药侦大队联动辖区片警长对辖区重点河道进行摸排,实现辖区河道网格化管理。

同时,五华分局环食药侦大队与区水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畅通各部门间配合协作的渠道,河湖片警长负责辖区水域群众举报处警,犯罪线索移交,涉水案件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2次、联合发布通知2个、参加增殖放流活动1次、放流鱼苗2.5万条;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5次,出动人员12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17份。

今年以来,五华环食药大队共侦办非法捕捞案件12起,查获非法渔获物136.73公斤、收缴禁捕渔(网)具27副、盆具17个、电鱼工具1套、自制渔船3艘。

“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五华环食药大队将持续发力,将‘十年禁渔’工作向纵深推进。同时也进一步练好技战法,推进全链条智能化执法,多元化筑牢‘十年禁渔’防线。”环食药侦大队大队长付苏江表示。

发动“红袖标”,织密群治网

2022年4月25日,“红袖标”志愿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听到一住户家中传来鸟鸣。“发现住户家里养了两只鹦鹉,声音特别好听,而且看上去皮毛特别鲜艳。”杨丁哲皓用手机拍照上传并及时联系社区民警。

该情报助力了吴某危害濒危野生动物案的顺利侦破,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吴某,查获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蓝黄金刚鹦鹉2只。

长期工作中,五华分局环食药侦大队联动派出所,依托属地优势,联合布警处警。与此同时,五华区还上线了治安志愿者积分管理小程序,给“红袖标”们“发福利”,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举报线索。“通过小程序上报线索,我们还能累积积分,后面进行实物兑换。”“红袖标”志愿者梁建文告诉记者,“路边遇到卖假冒伪劣商品的,我们也可以拍照举报,也是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依托群众举报奖励制度,五华分局创新推出“五华红袖标”微信小程序,以“线索换积分兑礼物”的奖励形式吸引辖区群众通过小程序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同时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动辖区“红袖标”志愿者、外卖员、快递员等群防群治力量。

同时,着力打造“五华义警”社会力量团体,在辖区下发《关于在五华区范围内征集食药环知领域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有效发动群众参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目前,不仅织密了五华“环食药知”信息网,更畅通了社会各界参与治安防控、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渠道。联动以来,共发动“红袖标”志愿者3000余人,收集群众举报线索168条。

成立工作室,筑牢“第二层屏障”

在食品种类众多、交易繁杂的篆新农贸市场,依托大观派出所建立食品安全警务亭;在市商圈贸易中心带的南屏片区钱王街,依托护国派出所建立知识产权警务亭;在老旧、校园集中区,依托莲华所梧桐树警务室建立校园食品安全警务亭;在高新产业园涉药企业集中区,依托科医路派出所建立药品安全警务亭……

2

依托辖区23家派出所属地优势,五华分局分别挂牌成立环食药侦工作室;同时联动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员,做好信息研判核处工作,有效对“隐、深、小”违法犯罪苗头进行及时压制,也保障了最小单元格有效作战,推进了信息情报和人力情报“双轮驱动”。

加强侦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

织密“1”张群防群治网;推动队伍专业化、推动行刑衔接、推动警务协作“3”项机制建设;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生活舒心、消费省心……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五华分局精准把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深刻内涵,建立了“红蓝134”侦防体系,紧盯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抓好涉食品类违法犯罪专项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净化食品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红袖标”治安志愿者举报的辖区厂企涉食品线索,高度重视,快查快处。

今年以来,共侦办12起涉食品违法犯罪案件,查获有毒有害的蜂蜜制品约170余公斤,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肉类1312.3公斤,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面粉1200公斤。

让群众用得安心——抓好涉药品、侵犯知识产权类违法犯罪专项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主动出击,在辖区内开展涉药品违法犯罪核查打处工作。

今年以来,共侦办7起涉药品违法犯罪案件,查获假药51037余瓶(袋)、制假药原料1.3吨;侦办制售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5起、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030件、香烟3058条,涉案价值1600余万元。

让群众生活舒心——在有效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护航辖区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类违法犯罪专项打击不放松。根据“红袖标”志愿者举报线索,打处了一批涉野案件。

今年以来,共侦办27起涉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案件。

让群众消费省心——结合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托警务亭的阵地优势,在辖区重点区域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适时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详细讲解近年来食药环领域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解答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护意识。

今年以来,共开展市场巡查和宣传教育工作23次。

接下来,五华分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强化“红蓝134”侦防体系,紧盯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服务、高水平执法、高效率工作,创建贴心便民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让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满。(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五华警方供图)


编辑: 周智宇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